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2020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灵宝苹果采摘季活动将于9月22日在灵宝市寺河山苹果小镇开幕,下图是寺河山地貌发育过程图。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乙丙分别是该地地貌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及发育过程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在塬上动用了推土机,实施土地平整工程,间作套种。下图是套种图。



(1)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塬上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2)简要分析这些措施对农业的有利作用和整治中注意的问题。
2024-03-1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豫南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某县(区)分层设色地形图。该县(区)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面积为295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709.33平方千米,占土地面积的24.05%,以粮食种植业为主,人们以会种粮和种好粮为荣,以增肥施药和粮食增产增收为发展模式和目标。全县(区)总人口约为16.32万,农业人口为12.89万。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是生态环境脆弱区,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最突出和最严重的县(区)之一。



(1)指出该县(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最严重的季节。
(2)分析该县(区)这一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
(3)以农业为例,从转变传统发展观念和模式角度,简述针对该县(区)这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
2023-10-0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信阳市上天梯非金属矿部分矿区过度开采珍珠岩、膨润土现象日益严重,导致原来植被茂盛的林场变成光秃秃的山岭,岩石裸露,水土流失加剧。近期,信阳市政府启动上天梯矿区环保攻坚战,环保工程最大难点是破损山体的植被修复。通过技术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目前总体生态功能得到初步恢复。


(1)简析上天梯非金属矿区植被修复难度大的自然原因。
(2)说明矿区修复后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益处。
2023-05-2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地区以及北方土石山区。下图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图和延安、重庆气候资料图。

(1)分别指出重庆和延安所在地形区的地形特点。
(2)延安和重庆两地气候差异巨大,试从重庆的角度,简述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
(3)说出延安所在地形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2023-03-14更新 | 286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坡度较大的坡面上沿等高线挖半月形土坑,形如鱼鳞,称鱼鳞坑(图1)。鱼鳞坑具有一定蓄水能力,在坑内种树,可保土保水保肥。一般的,修建鱼鳞坑会避开某个季节,否则易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现实中这种鱼鳞坑的蓄水能力较弱,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如果将鱼鳞坑扩大,提高外硬的高度(图2),将坑内乔木和灌木混交,这被称为大鱼鳞坑双苗造林技术,鱼鳞坑保土、保水、保肥效益将会明显提高,但云贵高原相较黄土高原,对该技术的适宜性较差。

(1)判断修建鱼鳞坑要避开哪个季节,并说明理由?
(2)请结合水循环的知识,分析鱼鳞坑具有保土、保水、保肥的作用原理?
(3)与黄土高原相比,说明云贵高原采用大鱼鳞坑双苗造林技术适宜性差的原因?
6 . 下面左图为黄河冲积扇局部分布图,右图为洛阳北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冲积扇形成的外力作用是其泥沙多来自(填“黄土高原”或“内蒙古高原”)。
(2)描述从洛阳北至商丘一线黄河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和沉积厚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黄河冲积扇上黄河河流形态特点,并说明理由。
2022-12-1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学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B卷)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过去60余年,黄土高原先后经历了坡面治理、沟坡联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发展历程,旨在探索生物或工程治理的最佳效果。从治理效果来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黄土高原地区实施规模最大,也是最受好评的一项生态工程,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近年来延安、靖边、中宁等地率先实施了“治沟(填沟)造地”工程,“治沟造地”模式可分为山下(丘陵低山区底部)小流域治沟(填沟)造地和山上(丘陵低山区上部)削峁建塬(小平原)两种类型。



某喀斯特地貌村落欲采用“治沟造地”模式治理当地水土流失,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穿行于高原山地间,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高原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下图为黄河流域部分区域图。



(1)现今冬季“泾清渭浊”极为明显,简析冬季“泾清”形成的自然原因。
(2)指出甲、乙、丙三地黄土层厚薄的排序,并从黄土来源、地势高低、雨水冲刷三个角度分析其成因。
(3)分析该地区黄土覆盖对煤炭开采的影响。
2022-10-1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北大公学禹州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压砂地是以砂石为材料对裸地加以覆盖的一种免耕耕作模式。宁夏中卫香山开展压砂种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砂石多是当地人就近从河沟采的,压砂地目前大约有8万公顷(下图示意其主要分布),多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压砂地建设对治理水土流失效果明显,但建设和利用过程中,因管理和操作不规范,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水土流失风险。压砂地使用30年后,粒径大于1厘米砂料比例低于20%的标准后,其功能会明显降低而被废弃。目前,废弃的旧砂多被直接推至附近的沟道或是就近堆放在田间地头。

《宁夏水土保持办法》规定:禁止在15°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人口密度大于150人/平方千米的乡(镇)可以放宽至20°。目前宁夏的压砂地中15°以上的坡地约占0.5%。



(1)简析压砂地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明显的原因。
(2)推测压砂地建设和利用过程中存在很大水土流失风险的原因。
(3)请为压砂地的旧砂利用献计献策。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中游(头道拐—花园口)输沙量巨大,其主要沙源来自黄土高原。经常年对黄河干流水沙动态变化的分析发现,人类活动是中下游输沙变化的主导因素。20世纪以来,黄河中游人类活动自南向北猛增。70年代,黄河中下游地区陆续出现的洪涝灾害,引起了政府对黄河治理的关注。下图示意黄河中游主要水文站分布,下表示意各水文站年平均输沙量变化情况。


水文站点时段/年年平均输沙量/亿吨
头道拐1957~1985
1986~2018
1.46
0.45
龙门1957~1979
1980~2018
10.64
3.26
潼关1957~1979
1980~2018
14.83
5.23
花园口1957~1996
1997~2018
10.64
1.49

(1)指出黄河中游输沙强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2)1979年以后龙门站输沙量发生突变,试推测原因。
(3)针对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问题,流域综合治理中采用护坡、固沟、保塬等具体工程措施,试说明这些工程措施的合理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