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北名城银川市,地处塞北江南。

材料一   银川市周边河湖密集,湿地类型多样,湿地面积多年来持续增加,并获得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材料二   2021年《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后,涵盖了银川市的贺兰山东麓502.2平方千米范围被纳入到综试区。区域内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7万亩,在种植过程中形成的“浅沟种植”已成为重要的水土流失修复工程。当地在葡萄酒产业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引领下,成长为中国西部地区特色产业深度开放的重要样板。下图为银川市周边地区简图。



(1)简述图中所示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贺兰山东麓易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银川周边湿地面积增加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4)评价宁夏今后重点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合理性。
2022-06-15更新 | 65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上海市普陀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其有着巨大的影响。

北洛河发源于陕丙榆林市定边县白于山雨麓,自西北向东南斜穿黄土高原,在大茄县汇入渭河,是戍北高原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中游重要的多砂扭砂区和暴西洪水的主要源头。流域内地貌类型多样,南北纵向区域差异明显,大致可以将北洛河流暇自北向南划分为三个地貌区。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减少入黄泥沙,流域内采取了各种措施。藏止到2010年,建成中小型淤地坝1880座。



(1)比较北洛河流域上、中、下游流水作用的区域差异。
(2)北洛河流域黄土地貌南北纵向区域差异明显,任选一个黄土地貌的基本形态,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其形成过程。
(3)分析北洛河流域1980年-2019年上、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径流量、输沙量之间的关系,并解伴理由。
(4)“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打坝淤地是该流域上中游地貌区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逆地造田为目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分析这一措施带来的有利影响。
2022-04-19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上海市长宁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3 . 喀斯特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5%,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不同土地覆盖下单位面积水土流失状况的观测数据

降雨量(mm)降雨强度坡耕地混交林油松幼林地
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
3315541.31110.115418
14很强32739.4290.521225
191131.2280.3520.6

材料2:贵州省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1400毫米,是我国降水较为充沛的省份。

(1)根据斯洛文尼亚雷卡河的径流特征,说明喀斯特高原的气候特征。
(2)图中喀斯特高原的主要地貌特征是岩石裂隙多、多落水溶洞和裸露的岩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地貌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
(3)1945年前斯洛文尼亚森林覆盖率不足10%,现在已近60%,岩溶区植被主要以经济价值较高的山毛榉、云杉和栎木等混交树种为主。分析植被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及经济的积极影响。
(4)我国贵州省同样喀斯特地貌广布。贵州喀斯特地貌区除开展植树造林、退田还林,保护生态环境外,某些山区还实施了生态移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生态移民措施的合理性。
2022-01-01更新 | 37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上海市嘉定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