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高强度的农业开发和掠夺式经营,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其水土流失的发生过程是因为在坡面上存在微型小坑或线状痕迹,水流汇集,产生细沟侵蚀,细沟发生后,侵蚀强度将明显增大,侵蚀沟逐渐发育,其发育速度受水量、流速及土壤状况等因素影响。研究人员调查了长白山某低山丘陵区,该地土壤受多种侵蚀外营力季节性交替和叠加的影响,以水力侵蚀为主,并存在明显的冻融作用。该地区坡度较大的地貌部位多位于山顶和山腰且坡度越大越接近山顶,而坡度较小的部位多位于山麓和河谷平原。下图为2021年东北低山丘陵区不同坡度与不同坡向的侵蚀沟密度变化。



(1)描述侵蚀沟密度随坡度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指出侵蚀沟密度最大的坡向,并分析其成因。
(3)指出侵蚀沟治理的重点区域,并简述治理方法。
2 . 阅读以下有关黄土高原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层一般厚达50~80米。其土质松软,在缺乏植被保护的情况下,一遇暴雨,大量黄土被洪水冲入河流,滚滚东去。黄河、淮河和海河所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华北平原。


(1)按照形成先后顺序说出黄土地貌的小地形。
(2)从外力作用角度解释A处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过程,并试分析该地貌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
(3)简述黄土高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4)根据图3说明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及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上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底部的岩石成分并不一致,且黄土呈现出沙黄土带典型黄土带黏黄土带(黄土粒径从大到小)的分布形态(如下图)。

材料二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植被茂密,但由于人们滥砍滥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原因,如今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黄土高原上黄土的来源及形成巨厚黄土层的主要外力作用(风力侵蚀作用或风力沉积作用)。
(2)结合图文材料,判断区域的主导风向,并分析沙黄土带—典型黄土带—黏黄土带粒径差异的成因。
(3)黄土高原如今“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主要是哪种外力作用导致的?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两项措施)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暑假,小红参加了学校的“假期地理实践社团”,沿图示路线自北向南进行旅学调研。小红发现土壤也会变换颜色,在图示不同区域土壤颜色会呈现出黑色、黄色、红色的变化。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土壤的颜色与有机质的含量、成土母质的性质、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下图示意小红暑假调研路线和不同地区土壤的颜色。



(1)从颜色、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方面,分析C地区土壤的特点。
(2)图示A、B、C三个地区,土壤肥力最好的是____(填写字母),从生物的积累量、气候和地形等角度分析该地土壤肥力较高的原因____
(3)B地区土壤表层呈现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分析其成因和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沟道治理一直是重中之重。沟道治理主要包括淤地坝、水库、谷坊等工程建设,其中淤地坝一直是建设重点。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当地人择沟道而居,繁衍生息。因此,当地有着悠久的打坝治沟历史,也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的说法。下图示意小流域治沟造地后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小流域打坝治沟效果最显著的工程是(     
A.1号坝和2号坝B.2号坝和3号坝C.3号坝和4号坝D.4号坝和5号坝
2.对“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的合理解释是(     
A.打坝蓄水,调节了小流域的气候B.打坝抬田,增加了耕地种植面积
C.打坝降坡,减轻了小流域沟道发育D.打坝淤地,改善了土壤水肥条件
3.除打坝治沟之外,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中合理的是(     
A.谷地修建储水窖B.谷地开挖排水渠
C.坡地修筑鱼鳞坑D.坡地铺设草方格
2022-07-14更新 | 420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练习地理试题
6 .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由花岗岩发育而成的红壤遭受严重侵蚀。侵蚀类型主要有面蚀(指由于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坡面表层土壤土粒的一种侵蚀现象,它是土壤侵蚀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沟蚀(由汇集在一起的地表径流冲刷破坏土壤及其母质,形成切入地表及以下沟空的土壤侵蚀形式)和崩塌侵蚀(边坡上部岩石土体被裂隙分开或拉裂后,受流水作用突然向外倾倒、翻滚、坠落的现象)三种形式。研究表明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与植被覆盖率及土壤颗粒结构有很大关系。

表:花岗岩风化壳各层的颗粒组成、我国南方某地区水土流失分布统计表

风化壳层次有机质(k/kg)>0.25mm团聚体含量(%)>1mm砾石含量(%)<0.001mm粘粒含量(%)

土壤表层32.437.0529.418.06
红土层5.814.839.2324.2
砂土层4.09.1037.768.60
碎屑层3.33.8851.94.19
坡度平坡(<5°)缓坡(5°~8°)斜坡(8°~15°)陡坡(15°~25°)急坡(25°~35°)险坡(>35°)
流失面积(hm25701.816509.5919713.5220352.565259.87650.01
流失率(%)9.8011.1933.8834.989.041.12
(1)简要分析缓坡地区的各土层遭受流水侵蚀的类型。
(2)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程度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7 .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由花岗岩发育而成的红壤遭受严重侵蚀。侵蚀类型主要有面蚀(指由于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坡面表层土壤土粒的一种侵蚀现象,它是土壤侵蚀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沟蚀(由汇集在一起的地表径流冲刷破坏土壤及其母质,形成切入地表及以下沟空的土壤侵蚀形式)和崩塌侵蚀(边坡上部岩石土体被裂隙分开或拉裂后,受流水作用突然向外倾倒、翻滚、坠落的现象)三种形式。研究表明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与植被覆盖率及土壤颗粒结构有很大关系。

表1:花岗岩风化壳各层的颗粒组成

风化壳层次有机质
(k/kg)
>0.25mm
团聚体含量(%)
>1mm
砾石含量(%)
<0.001mm
粘粒含量(%)


土壤表层32.437.0529.418.06
红土层5.814.839.2324.2
砂土层4.09.1037.768.60
碎屑层3.33.8851.94.19

表2:我国南方某地区水土流失分布统计表

坡度平坡(<5°)缓坡(5°~8°)斜坡(8°~15°)陡坡(15°~25°)急坡(25°~35°)险坡(>35°)
流失面积(hm25701.816509.5919713.5220352.565259.87650.01
流失率(%)9.8011.1933.8834.989.041.12
(1)简要分析缓坡地区的各土层遭受流水侵蚀的类型。
(2)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程度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3)请你针对红土层、砂土层两类裸露地提出治理建议。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鲁中南山区是山东省经济落后地区,20世纪90年代工农业总产值为350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08.6亿元。在农业内部,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67.54%、3.43%、19.87%、8.57%、0.59%。本区是山东省地势最高、山地面积最广的地区,森林覆盖率为14.8%,其中幼龄林约占60%以上。耕地面积243.19万公顷,占本区总面积的41.29%。本区农业人口为2946.83万,占总人口的88.8%。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40.10万公顷,占山区的79.2%。下图示意山东省地形、河流分布。



(1)说明鲁中南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成因。
(2)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为该地区水土流失提出合理建议。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漠化是指在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导致石灰岩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现象。我国现有石漠化土地面积1.8X106hm2,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占45%。广西石漠化严重、导致其生态系统极其脆弱。耕地“非粮化”是指在耕地从事-切与粮食作物无关但仍属于农业生产范畴的行为。广西石漠化地区2022年“非粮化”面积为1.324X106hm"。图为广西石漠化地区耕地“非粮化”面积比重空间分布图。



(1)简述广西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2)描述广西石漠化地区耕地“非粮化”而积比重空间分布特点。
(3)分析广西石漠化地区耕地“非粮化”严重的原因。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融雪侵蚀是该地区坡耕地黑土流失的主要方式,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我国东北平原某地地势起伏较大的局部地区春季融雪造成的水土流失甚至比夏季更为严重。该地春季融雪期一般为3~4月份,白天均温约7℃,夜间均温约-3℃。专家指出,采取留茬(收获农作物时秸秆留在原地)耕作方式,可有效减轻黑土流失和有机质下降,减轻耕地退化。下图为留茬耕作方式图。

   

材料二土地流转是农户将闲置或分散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的土地资源配置新模式。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流出数量较大,为此,该地积极推进乡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发展。

(1)与夏季雨水侵蚀相比,简析该地局部地区春季融雪侵蚀更严重的自然原因。
(2)简述东北黑土区留茬耕作方式对减轻耕地退化的主要作用。
(3)从人口角度说明东北地区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