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3,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正在对水土流失进行全方位综合治理。下图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图和延安、重庆气候资料图。

(1)和重庆相比,说出延安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原因。
(2)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归纳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
(3)列举两个我国水土流失不严重的区域(成因不同),并分析原因。
(4)简述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域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所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效益。
2023-07-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九次高考适应性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2 .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②破坏植被
③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④黄土土质疏松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表现为(     
①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②使区域气候类型发生变化
③使黄河含沙量增大,塑造华北平原④下游河床淤积,形成地上河
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3.关于a、b、c、d四处的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a处发展粮食生产B.b处开垦梯田,种植水稻
C.c处植树造林D.d处打坝建库

3 . 东北黑土区近年来因融雪侵蚀黑土而退化严重,有机质明显下降。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触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左图为2019年3月16日~21日东北地区某小流域融雪径流量与泥沙合量的变化过程。采取“横坡垄作+横沟秸秆覆盖”的农耕方式(右图),可有效减轻黑土退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前期(3月16日一17日)径流量大,后期(3月20日~21日)泥沙含量大的成因是(     
①前期昼夜温差大②后期积雪性水少③前期土壤解冻少④后期土壤冻结浅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采取“横坡整作+垄沟秸秆覆盖”耕作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减缓坡面径流B.增大枯枝落叶含量
C.提高作物种植密度D.保持土壤良好墒情

4 . 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旱—加高、加固堤坝
B.“腹泻”—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C.“脚肿”—黄土结构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D.“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2.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地处我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地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因此被称为鱼鳞坑。这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常用方式。为研究鱼鳞坑工程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某研究小组模拟三种坡度均为25°的坡面,对相同降雨强度(70mm/h)持续60分钟降水,研究其径流强度和输沙速率的变化。图分别为三种坡面示意图、鱼鳞坑景观图、径流强度对比和输沙速率对比图。



(1)据图判断丙坡面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2)比较甲、乙两坡面输沙速率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024-01-1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卷(三)地理试卷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黔南地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历来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水热资源充沛,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迭峰,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该地区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茶叶也成为其支柱产业。下图示意黔南地区云雾镇不同生物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调控效应。



(1)简析黔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说出不同生物措施下产沙量的差异,并分析人工草地的产沙量低于自然恢复草地的原因。
(3)简述当地水土流失可能导致的后果。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下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2020-07-11更新 | 11315次组卷 | 43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