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湿地及其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的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图1)有民谚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小风眼难睁,大风活埋人。”这里的风沙不仅给磴口县带来危害,还对黄河造成了巨大威胁。黄河磴口县河段泥沙淤积严重,并逐步形成了地上河,二十一世纪初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划在磴口县建设冬春季应急分洪区,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积极响应,并于2011年建成。

(1)说明黄河磴口县河段泥沙淤积严重的原因。
(2)图2示意图中AB一线的地形剖面,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

(3)综述磴口县政府积极响应应急分洪区建设的原因。
2024-06-0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2 . 20231月,内蒙古呼伦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称:呼伦湖面积比十年前扩大了近50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湖,历史上历经多次扩张和收缩,对湖岸植被优势种的高度、盖度、生物量都有影响。该地区的优势物种从湖边向外依次为碱蓬(嗜盐)、寸草苔(裸露河床优势物种)、芦苇(水生或湿生植被)、羊草、针茅。由于气候干旱等原因,从2000年至2009年,呼伦湖体水位持续下降,与海拉尔河的连通一度中断,成为内陆湖。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实施一系列措施,恢复湖区湿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近年来湖泊面积持续增大的可能原因是(     
A.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B.利用地下水灌溉,减少对河水的利用
C.引河济湖退耕还草D.环境整治植被增多
2.短期内湖泊面积扩大对湖区物种的影响为(     
A.碱蓬增多B.寸草苔增多C.芦苇盖度增加D.针茅高度增加
3.与扩张期相比,收缩期时的呼伦湖流域(     
①盐度减小   ②水质恶化   ③沙化加重   ④生物量增多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3 . 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三江平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垦荒后,湿地(沼泽)遍地的“北大荒”已经变成了“北大仓”。50多年后国家又决定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图左为东北地形简图,图右为三江平原历年来耕地变化。

三江平原某农垦区,开垦较晚,面积约1.25万平方千米,人口仅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这里发展了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现代农业,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1)说明该农垦区成为“中国绿色米都”的原因。

2001年国家出台了第一部《湿地保护条例》,目前在三江平原设立的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已达14处,总面积达59.58万公顷。

(2)说明国家在三江平原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三角洲拥有我国最完整的暖温带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每年有超过600万只候鸟在此中转、栖息、觅食。1992年,为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国务院批准建立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为“黄河三角洲区域图”。

(1)说明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鸟类的国际机场”的条件。
(2)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着力发展的产业部门。
2024-04-28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图)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位于有“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被科学家誉为“高原生态明珠”。近年来,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淘金、采药、偷猎野生动物等现象屡禁不止。

(1)从生态安全保护角度,写出我国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2)请你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具体措施。
(3)你是否赞同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业?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024-04-2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泸沽湖地处横断山区,是由地壳活动形成的高原溶蚀断陷湖盆,水深超过50米的湖区约占全湖面积的一半。泸沽湖由亮海和草海组成,两者的水位差存在季节变动。亮海为开敞水面,面积约50平方千米;草海水生植物繁茂,冬季,大面积的挺水植物枯体作为泸沽湖独特的景色被留在草海中。泸沽湖属金沙江水系,盖祖河为唯一出水口,流域四季干湿分明,7月降水量最大,9月降水量开始减少。每年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泸沽湖基本无地表径流外泄,而每年9——10月亮海的富营养化会明显加重。下图示意泸沽湖的水系。

(1)与其他位置相比,分析泸沽湖东部形成草海的条件。
(2)说明每年11月至次年5月泸沽湖基本无地表径流外泄的原因。
(3)每年9—10月,泸沽湖亮海富营养化加重,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024-04-19更新 | 98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第二中学高考第一次模拟地理试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南潭丰洋湿地位于南渡江西侧,北距海口主城区约30千米。湿地内每年会出现“水退为田、水漫为洋”的现象,千百年来形成了“有田种田、靠洋打鱼”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1988年海南建省后,海口市常住人口迅速突破百万,自然湿地逐渐被改造为农田、水产养殖场并修建道路、水利工程等,“靠天吃饭”的历史得到改善;2017年湿地升级为省级湿地公园,实施土地整治生态化与湿地保护协同共生的“湿地+特色农业+旅游+自然教育”发展模式。图示意潭丰洋湿地周边地理环境。

   

(1)据图指出潭丰洋湿地形成于南渡江西侧且面积较大的地形原因。
(2)推测“有田种田”农业生产方式的时间安排,并说明理由。
(3)材料中阐述该湿地经历了两次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第一次是1988年海南建省后,第二次是2017年升级为省级湿地公园。请对该变化产生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2024-04-13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检测(三模)地理试题18题原题及变式题

8 . 201893日,河北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白洋淀流域治理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会议指出,白洋淀流域生态修复和保护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重大工程。要对标《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扎实推进白洋淀流域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白洋淀的生态效益主要得益于(     
A.白洋淀作为湖泊湿地,对周边地区能够起到环境保护作用
B.白洋淀作为湖泊湿地,主要作用是储水,能够为农业、工业提供水源
C.白洋淀作为湖泊湿地,主要作用是补充地下水
D.白洋淀作为湖泊湿地,主要作用是为人们提供大量的芦苇、鱼类
2.近年来白洋淀有面积萎缩趋势,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止白洋淀萎缩的是(     
A.抽取地下水补充B.“引岳济淀”工程为白洋淀生态补水C.植树造林D.人口外迁
2024-04-11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滕州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9 . 红树林传统养殖模式是砍伐红树林后,在潮间带架设围网进行养殖的渔业生产方式。地埋管道养殖系统(图)是红树林滩涂地下管网中养殖鱼类,地上种植红树林,滩涂表层维护天然动物种群的生态养殖模式。目前,该模式已在我国部分沿海地区推广并取得成功。完成下面小题。

1.与红树林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地埋管道养殖系统的突出优势是(     
A.兼顾经济和生态B.人工饵料投放少
C.土地利用立体化D.养殖环境天然化
2.水门是鱼管道与纳潮生态混养塘的枢纽,其功能体现在(     
①高潮位打开水门,蓄积水体势能②高潮位关闭水门,防止海水倒灌
③低潮位打开水门,增加鱼管道中溶解氧④低潮位关闭水门,保持混养塘水位稳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地埋管道养殖系统最适宜推广到(     
A.潮差大的原生红树林滩涂B.潮差小的原生红树林滩涂
C.潮差大的次生红树林修复区D.潮差小的次生红树林修复区
2024-03-06更新 | 884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湖(图左)属于浅水平原湖泊,是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自20世纪80年代起,太湖流域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蓝藻水华开始频繁出现。图右示意蓝藻在水中的季节性移动。

(1)说明太湖湖水深度对蓝藻水华形成的影响。
(2)自2008年起,太湖流域对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已取得明显成效。论述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对长三角地区的意义。
2024-03-04更新 | 36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滨州市高三一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