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2023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1 . 生物承载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其中包括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渔业用地、林木产品生产所需的林地,以及吸收海洋无法吸收的二氧化碳排放所需的林地。目前,全国仅剩青海和西藏仍维持生态盈余。读我国各省区市(港澳台数据暂缺)人均生物承载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人均生物承载力的分布特征大致是(     
A.东高西低B.南高北低C.北高南低D.西高东低
2.青海和西藏维持生态盈余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资源面积广B.独特的高寒气候
C.水资源数量多D.土壤深厚肥沃
3.上海人均生物承载力低的原因不包括(     
A.建设用地比例高B.城镇化水平高
C.城市绿地不断增加D.人口密度大

2 . 从高空俯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塔拉滩的光伏园区,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依次排开。羊群穿梭在光伏板之间,奔跑在塔拉滩上,场面十分震撼(如下图)。这一景象已成为当地特色,这些羊也因此有了新的称呼——“光伏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促使塔拉滩成为国内最大光伏园区的有利条件是(     
A.热量最为丰富B.经济技术发达C.高原荒野辽阔D.交通方便快捷
2.光伏板可使园区(     
A.土壤蒸发量加大B.草地含水量减少C.最大风速减小D.空气湿度降低
3.光伏园里专门饲养“光伏羊”,主要目的是(     
A.抑制杂草长高B.合理利用土地C.增加土壤肥力D.防止森林火灾

3 .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位于(     
A.准噶尔盆地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
2.计划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进行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其中正确的是(     
A.甲处种植棉花B.乙处建农牧加工厂
C.丙处种植咖啡D.丁处种植水稻
3.图中河流历史上曾经水量丰富,近三年来经常出现断流,其形成原因是(     
①全球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年降水量减少
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

4 . 藏西南高原是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的交会地带,平均海拔4000m以上。区内气候寒冷干燥,干湿季节分明,年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高原上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春季的植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夏季。下图示意藏西南高原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藏西南高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根本因素是(     
A.地形B.气温C.降水D.土壤
2.藏西南高原植物夏季生长状况明显差于春季,主要原因是(     
A.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量大B.夏季降水多,光热相对不足
C.春季冻土融化,土壤温度高D.夏季气温较高,蒸散作用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我国某内陆省区城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分布与城镇分布密切相关,关于该省区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B.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
C.集中分布在海拔高的地区D.多分布在土壤贫瘠的地区
2.该省区人口合理容量较低的自然原因是(     
A.生态环境脆弱B.生活消费水平高C.经济水平低D.科技水平低

6 . 位于滇西北的香格里拉的传统藏族民居主要是“木墙板屋”,属于井干结构与夯土墙结合的混合形式。在外形比较厚实的夯土墙体上,再覆盖上出檐较远的木板屋顶。但现代新建民居大多沿着庭院,在房屋南面用玻璃搭建起高度不一的阳光间。图为传统藏族民居和新建民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传统藏族民居以土筑墙、以木做顶主要原因是(     
A.造型美观B.就地取材C.防寒保暖D.抗震防涝
2.新建民居利用阳光间增温主要得益于(     
A.增强了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B.减少室内的地面反射
C.增强了室内的大气逆辐射D.减少室内地面辐射散失
3.阳光间发挥作用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7 . 自然界里有些区域的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示意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分别指出乙丙丁处地貌景观类型。
(2)说出甲、乙两处景观地表环境的共同点。
(3)指出丁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并简述当地如何趋利避害开发利用该景观资源。

8 .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自然地理环境独特,青藏高原内部地理环境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祁吉线”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但自然、人文环境差异较大。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祁吉线”两侧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青藏高原“祁吉线”西北侧相比,东南侧(     
A.降水少,牧业发达B.海拔高,河湖众多
C.开发晚,交通不便D.人口多,经济发达
2.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环境独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地势C.大气环流D.海陆分布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电影《不见不散》中,葛优饰演的刘元向李清开玩笑的说了一个梦想:如果我们在喜马拉雅山脉中间打通一个隧道,让南坡的暖湿气流通过隧道来到北坡,那么西藏地区能出多少个鱼米之乡啊!

材料二:川藏铁路是一条连接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的快速铁路,呈东西走向,为中国国内第二条进藏铁路,东起成都市、西至拉萨市,线路全长1838千米,桥隧总长1413公里,设计速度160至200千米/小时。川藏铁路从1998年就开始选线,2014年才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坐火车仅需13个小时左右。

材料三:川藏铁路线路“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000米,相当于在最艰险、最复杂的高山峡谷之间,修建世界上技术难度最大的“巨型过山车”,正如歌词里唱的那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带到边疆。”天路建成后,使得四川省进藏在交通上四季无阻。下列图为川藏铁路地形剖面图及成都周边主要交通线图



(1)根据材料一推测西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三和图,请给“修建世界上技术难度最大的“巨型过山车””提供依据。
(3)既有川藏公路和青藏铁路,还有航空与全国联系,却依然修建川藏铁路,试分析其原因。
(4)试分析建成后,使得四川省进藏在交通上四季无阻的理由。
2023-06-19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练习26 青藏地区-2024年高考区域地理总复习(全国通用)

10 . 人类工程建设一般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在青藏铁路路基建设中,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通风管路基主要由路基主体、道渣和通风管构成。其工作原理是:冷空气密度较大,在自重和风的作用下将管中的热空气带出,并不断将周围土体中的热量带走,同时也可以自动关闭入口阻隔热空气进入。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时关闭,低于0℃时打开。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8℃。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时期)约5~6个月。下图为通风管路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通风管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路基的影响,其主要工作是(     
A.防止热量散失B.防止路基积水C.防止路基冻融D.保护生物通道
2.通风管挡板(     
A.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B.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C.夏季多打开,通风、散热D.夜晚多打开,储冷、降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