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某小组同学探究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与某些常见金属离子的反应。
已知:i.(淡绿色)、(紫黑色)、(无色)
ii.在酸性溶液中转化为、S和SO2
iii.BaS4O6可溶于水、BaS2O3微溶于水。
(1)将S粉加入沸腾的Na2SO3溶液中可制得Na2S2O3,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研究 Na2S2O3与某些常见金属离子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X溶液现象
ICuCl2溶液溶液变为淡绿色,水浴加热至50℃以上,逐渐析出黑色沉淀
FeCl3溶液溶液变为紫黑色,片刻后溶液变为无色
AgNO3溶液逐滴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振荡后沉淀溶解,得无色溶液
①取I中的浊液,离心分离,经检验,沉淀是Cu2S和S的混合物,清液中存在
i.补全I中生成黑色沉淀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查阅资料可知,常温时,生成黑色沉淀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但仍需水浴加热至50℃以上才出现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
②Ⅱ中,被Fe3氧化的主要产物是,还有很少量的。取Ⅱ中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实验证实了此结论。

用H2O代替Ⅱ中的FeCl3溶液,重复上述实验, CS2溶解后几乎无固体剩余。
i.仅由溶液1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后得到沉淀2,不能说明Ⅱ中生成了,理由是___________
ii.补全实验方案证实上述结论:将沉淀1洗净,___________
③向Ⅲ的无色溶液中继续加入0.5mL 0.1mol·L1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2S2O3。静置,得到黑色沉淀Ag2S,同时生成强酸。生成Ag2S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软硬酸碱原理认为,Ⅲ中, Ag为软酸,为软碱, S2-是比更软的碱,可解释与Ag反应的最终产物为Ag2S。由此推测,Ⅰ中, Cu和Cu2___________是更软的酸。
2024-05-02更新 | 56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统一测试(一模)化学试题
2 . 某校化学小组探究溶液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以下实验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i淀粉溶液,通入至量溶液慢慢变为浅黄色
ii淀粉溶液,通入至过量溶液迅速变为黄色,略有浑浊
iii淀粉溶液(用盐酸酸化至),通入至过量溶液迅速变为黄色,有浑浊
iv将实验iii中的黄色浊液进行离心分离试管壁上附着淡黄色固体,溶液为黄色

(1)对比实验i、ii、iii,说明反应速率与___________有关。
(2)为了探究淡黄色固体的成分,甲同学进行实验:取实验iv试管壁上的淡黄色固体,发现其微溶于乙醇,易溶于,淡黄色固体是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猜测一定有单质碘生成,猜测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但实验中溶液始终没有变蓝。
(4)利用如图装置继续实验,证实了单质碘可以生成。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5)对于实验i、ii、iii未能检测到单质碘,甲同学继续实验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v通入蓝色的碘淀粉混合溶液中溶液蓝色迅速褪去
vi取实验iv离心后的黄色溶液少量,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根据(2)(4)(5)的实验现象,结合化学反应原理解释实验iv中始终未检测到单质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根据上述一系列实验,乙同学大胆猜测,整个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为了证明乙同学的猜想正确,还需要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
实验结果证实了猜想,则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023-11-02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3 . 某小组同学制备碘酸盐()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①可与溶液反应生成
②碘酸钙 []为难溶于水、能溶于硝酸的白色固体。
的氧化性,的还原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与氧化性随溶液酸性增强而增强(X为或I)。
实验装置如图(加热与夹持装置略)

   

步骤:
I.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圆底烧瓶;一段时间后,B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
II.将B中棕黄色溶液倒入烧杯中,再加入溶液,烧杯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无色。
(1)A装置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C装置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取少量步骤Ⅱ后所得无色溶液,加入过量盐酸和,振荡后静置,溶液分层,上层呈浅黄色,下层呈紫色。甲同学得出结论: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
①乙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合理,可能原因如下:
原因一:空气中在酸性条件下将溶液中的氧化,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原因二:___________(填化学式)在酸性条件下将溶液中的氧化。
②为了进一步证明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完成如下实验:
ⅰ.另取与(3)等量的步骤Ⅱ后所得无色溶液,加入稍过量固体,振荡,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X和沉淀Y。
ⅱ.向无色溶液X,加入与(3)等量的盐酸和,振荡后静置,溶液分层,上、下层均几乎无色。
ⅲ.取少量洗涤后的沉淀Y加入稀,固体溶解,继续加入少量KI溶液,溶液呈黄色。
ⅳ.……
a.由实验ⅰ、ⅱ得出结论:___________
b.由实验ⅲ和ⅳ得出结论: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补全实验ⅳ的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ⅲ得出:氧化性___________(填“”或“”),而实验ⅰ表明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__________
(5)查阅资料发现,与相应的()均有类似上述反应。浓度相同时,氧化性,但浓度均为开始发生反应时的pH为1,而浓度均为开始发生反应的pH为5。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两个反应开始发生时pH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
4 . 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中有不正确的是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在过硫化钠()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淡黄色沉淀和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发生歧化反应:

B

已知呈红棕色,将气体通入溶液中溶液先变为红棕色,过一段时间又变成浅绿色。络合反应速率比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快,但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更大。

C

燃着的镁条插入盛有的集气瓶中。冷却后,往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溶液。剧烈燃烧,集气瓶口有淡黄色固体附着,集气瓶底有白色固体生成。试管中没有产生黑色沉淀镁能在中燃烧:

D

探究电石与水的反应

将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了乙炔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