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2012·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一模
1 . 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
B.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
C.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
D.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
2020-01-16更新 | 312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3-2014学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2 .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几个原电池。若a、b相连时b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b>d>c>aB.d>a>c>bC.c>d>b>aD.a>b>c>d
3 . 有关铜锌原电池电极的判断正确的是
A.锌电极是负极B.发生还原反应的是负极
C.质量减轻的电极是正极D.电子流出的电极是正极
4 . 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Zn)可以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池反应为Zn(s)+2NiOOH(s)+H2O(l)ZnO(s)+2Ni(OH)2(s)。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Ni(OH)2(s)+OH(aq)−e=NiOOH(s)+H2O(l)
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s)+2OH(aq)−2e=ZnO(s)+H2O(l)
D.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2019-06-09更新 | 20067次组卷 | 65卷引用:天津市海河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学期化学测试(二)试卷
5 . 一种钌(Ru)基配合物光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如下。
   
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
RuII RuII *(激发态)
RuII *→ RuIII+e-
I3-+ 2e-→3I-
RuIII+3I-→RuII++ I3-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中镀Pt导电玻璃为正极
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Pt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I和I3浓度不会减少
D.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6 . 关于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表流向铜电极
B.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是2H+2e===H2
D.取出盐桥后,电流表仍会偏转,铜电极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7 . 有A、B、C、D四种金属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组成原电池。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外电路中电流由D流到C;A、C相连时,C极上有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C>D>BB.D>A>B>CC.A>D>C>BD.C>B>A>D
8 . 下图所示原电池的盐桥中装有饱和K2SO4溶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溶液颜色不断变浅。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b极是电池的正极
B.甲烧杯中K+经盐桥流向乙烧杯
C.甲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D.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nO4-+5Fe2++8H+=Mn2++5Fe3++4H2O
10 .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2019-01-30更新 | 2188次组卷 | 72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