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某实验小组用如下实验装置模拟工业上制取硝酸:

(1)控制氧气的流速是制硝酸的关键,该实验可通过观察氨水中_________控制氧气的流速。
(2)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A中挥发的水蒸气会影响B中的反应温度,所以在AB之间插入装有_________的干燥装置。
A.浓                 B.碱石灰                 C.
(4)实验后装置物质的量浓度较大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名称)。(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5)工业上要获得浓度较大的硝酸,往往在稀硝酸中加入吸水剂硝酸镁,然后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蒸馏,但不能采用较高温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从环境保护角度设计制备硝酸铜的方案,实验室可提供新制硝酸、Cu粉,写出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已知,某同学设计利用如图装置分别检验产物中的气体。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用装置甲高温分解,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
B.用装置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C.装置丙中品红溶液不会褪色,无法检验
D.用装置丁可吸收尾气,避免污染环境
2023-08-20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名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
3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某同学为探究FeCl3溶液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④的变化中,有2处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向②后试管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C.若将FeCl3溶液滴加到Na2S溶液中,产生的现象与图中①、②现象不相同
D.④中的现象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2023-07-26更新 | 42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2023届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模)化学试题
4 . 某学习小组为验证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查阅资料】
NO与NaOH溶液不反应;NO2与NaOH溶液能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备选药品:浓硝酸、2.4 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NaOH溶液及CO2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好装置,紧接着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再加入药品,打开装置①中的弹簧夹后通入CO2气体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④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然后再通过①中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滴入浓硝酸,进行实验。
(2)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若用质量分数为63.0%的浓硝酸(密度为1.25 g·cm)配制250 mL 2.4 mol·L的稀硝酸,除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则需量取63.0%的浓硝酸体积为___________mL。
(4)装置中盛有水的洗气瓶的主要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设计,装置③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
(6)实验证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则②和③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023-07-20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过多的排放,往往会产生污染。某研究性小组验证与炽热的铜粉会发生反应,方案设计如下:

   

已知: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此体系中产生的浓度较稀。
(1)装置C的名称___________
(2)装置B中Cu单质的作用___________
(3)有关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实验开始前要通,实验结束后也要通
B.B装置中若加入稀硫酸,可以提高氮原子的利用率
C.C装置中的可用无水替代
D.F装置中的试剂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4)实验过程中,装置E中溶液颜色变浅,则装置E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有同学发现装置A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认为是该溶液溶解了生成的气体所致。设计方案来判断甲或乙哪种合理,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
A.适当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2023-07-18更新 | 31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6 . 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浓硫酸与葡萄糖反应生成的气体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浓硫酸与葡萄糖反应发生的操作是将a中的Y形管向左倾斜
B.装置b中若出现白色沉淀,不可能是
C.装置d中出现浑浊,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D.装置e中可以盛放溶液,f的作用为防倒吸
2023-07-18更新 | 39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7 . 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能否反应,设计装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也可直接用于与浓盐酸反应制取
B.装置A气密性检查方法:先关闭活塞,再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液面且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C.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只是用来除去A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
D.若装置气密性良好,连接好装置,装好试剂,再直接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2023-07-1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8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二氧化硫的制备、性质以及含量测定进行探究。
Ⅰ.制备二氧化硫
用70%的浓硫酸与固体反应制备气体。
(1)制备气体最合适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写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探究的性质
在下图装置中先后三次加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不同条件下的钡盐溶液,控制食用油油层厚度一致、打开开关K,通入流速一致。三次实验现象如下表:
已煮沸的溶液未煮沸的溶液己煮沸的溶液
无白色沉淀生成有白色沉淀生成有白色沉淀生成
   
三次实验分别得到如下图:
   
(2)A装置中覆盖食用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图中,曲线①呈缓慢下降趋势,这是因为___________;曲线②出现骤降,这是因为溶液中溶解的___________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写出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Ⅲ.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
(4)将空气样品经过管道通入密闭容器中的的酸性溶液,若管道中空气流量为,经过溶液恰好褪色,假设样品中的可被溶液充分吸收。则该空气样品中的含量为___________
2023-07-12更新 | 3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化学试题
9 . 将1.95gNa2O2加入水中,反应后配成50mL溶液A,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编号
操作            
现象溶液变红色,20秒后褪色ⅰ.产生大量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ⅱ.溶液变红色,10分钟后褪色
ⅰ.溶液变红色,10分钟后溶液褪色
ⅱ.溶液变红色
溶液变红色,2小时后无明显变化
A.由实验可知,Na2O2与水反应有H2O2生成
B.②、③溶液褪色与浓度较大有关
C.若向①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5滴盐酸,溶液将变红
D.若向④中继续滴加盐酸或溶液,溶液均可能褪色
10 . Ⅰ.氨的制备
氨在化工生产领域有广泛应用,历史上曾有三位科学家在合成氨领域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实验室常用铵盐与强碱反应制取氨气,可选择装置___________(填“A”或“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制备干燥的时,发生、净化、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的接口顺序为_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填写小写字母)
(3)检验某溶液中存在的操作及现象为___________
(4)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可用消除污染,生成两种对环境无害的物质,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Ⅱ.某实验小组研究与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实验中所取镁粉质量均为,分别加入到选取的实验试剂中。
资料:a.溶液呈中性;b.Cl-对该反应几乎无影响。
实验实验试剂实验现象
1蒸馏水反应缓慢,有少量气泡产生(经检验为H2)
2溶液剧烈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和灰白色难溶固体
(5)甲同学认为实验2比实验1反应剧烈的原因是溶液中大,与Mg反应快。乙同学通过实验3证明甲同学的说法不合理。
实验实验装置现象
3   两试管反应剧烈程度相当
试剂X是___________
(6)为进一步探究实验2反应剧烈的原因,进行实验4:
实验实验试剂实验现象
4乙醇溶液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经检验为)
依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Mg能与反应生成,乙同学认为该方案不严谨,需要补充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
实验总结: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同学得出Mg能与反应生成的结论。
2023-07-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