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为黄帝到春秋战国时期部落和语言方言的变化情况,部落和语言方言的变化反映了
时代部落语言方言
黄帝万国万语
夏代诸侯三千地域性方言
西周诸侯八百若干方言区域形成
春秋战国列国几十秦代“书同文”
A.国家统一趋势加强B.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发展
C.铁犁牛耕的使用D.贵族等级体系瓦解
2022-05-11更新 | 1072次组卷 | 2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3 .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机构设置统计表。关于古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时期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
县(道)
郡(王国)县(道、邑、侯国)
唐后期、五代道(方镇)州(府)
府(州)县(州)
①割据势力是推动地方行政区划变动的主要原因②下稳上动是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变动的主要特征
③行政区划的变动受中央和地方权力博弈的影响④行政层级不断增多是行政区划变动的总体趋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 . 《史记》记载“(汉文帝)治霸……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这使得人们对霸陵的具体位置存在争议。近年对“江村大墓”考古时发现,大墓布局呈现只能有皇室使用的“亞”字形,并出土了车府、中司空印等中央机构的印章以及有典型少数民族特色的金银器。经一系列考古发掘确认,“江村大墓”即是汉文帝霸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历史出现了由多元向一体的发展趋势
②汉初尊奉黄老思想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③中司空、车府等官职都隶属于皇帝掌控的中朝
④考古发现为解决历史争议提供有力证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8-16更新 | 924次组卷 | 15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历史与教育

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史教科书(部分)

书名相关说明出版机构
《朱氏初中本国史》本书在叙述各时代民族演进史迹时,特别注意于发扬我国民族精神和表彰我国民族对于世界文化贡献的事实世界书局
《高中本国史》(1)我国民族之拓展,(2)历代文化、政治、经济、社会之变迁,(3)外交失败之经过。尤注重讨论现代各项问题,期求得我国应付世界事变之妥善方案开明书店
《初中新本国史》本书唯一目标,在叙述我国历史演进的程序,并说明中华民族的伟大性,借以引起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爱护国家的观念……叙述历代受外族压迫抗争的情形特详,借以激起其爱国信念,使努力于雪耻工作,以谋我民族的复兴世界书局
《新编高中本国史》其于近世以来外交之失败、政治之纷更、社会经济之变动,尤根据现代社会之趋势,详述其因缘,期使读者明白我国现状之由来……对于民族复兴有关的教材,例如我国民族之何由强盛何由衰落;强盛时在世界文化上所占的地位……均不厌求详,期有以唤起民族精神,使知我民族在世界文化上地位之重要中华书局
(1)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教科书内容的特点。
(2)结合历史背景,试对这些历史教科书进行简要评价。
2022-07-09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的文学形式经历了由唐诗到宋词,由元曲到明清小说的演化过程。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趋势是(     
A.贵族化B.文人化C.通俗化D.政治化
2022-07-06更新 | 57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C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49年1月,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一致认定中共提出的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符合于全国人民大众的要求”,恳切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这一政治声明反映出
A.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B.国民党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C.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趋势D.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
2022-01-05更新 | 440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年北京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8 . 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从原先的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到云冈稍晚一些的石窟是孝文帝时期开凿的。其中佛像穿上了宽博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
A.雕刻艺术题材多样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
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2022-03-25更新 | 2286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东晋长江下游扬州“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而且“此种相互同化作用范围甚广”。南北朝时期,夷夏之辨尤为激烈,南北方政权都以中国正统自居,讥讽斥责对方为“夷狄”、“僭伪”。材料反映了
A.分裂对立阻碍文化认同B.经济发展已趋于平衡
C.不同文化区域差异加强D.分裂中蕴含统一趋势
10 . 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它体现了
A.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B.公民人身权利得到保障
C.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建立D.与国际实现接轨的趋势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