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至90年代,为了挽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李鸿章等一批封建官僚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发起了洋务运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共和制道路”,发动了武昌起义,最终于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1917年,以宣传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科学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兴起,而后期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新思潮主流。

——摘编自刘仓有《简析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材料二   20世纪初,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寻求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与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袁银传、兰国汝《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及其意义。
2024-02-1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制宪会议中关于财产问题存在严重分歧。共和主义认为,财产权来自社会而并非自然。私有财产从属于一个更高的社会目标,它既为一个平等参与的良序社会而设立,也在必要时可为社会而牺牲。自由主义认为,私有财产的目的是划清公私界限,从而能够在私人经济领域不受政府干预,随心所欲。鉴于此,美国宪法中没有独立的财产权条款,只是在宪法第五条修正案中有一部分涉及财产权: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和财产;不给予公平赔偿,私有财产不得充作公用。可见,为了公共目的的实现,美国法律并不畏惧限制私有财产。

——摘编自李卓《浅论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资社之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阻碍着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私人财产讳莫如深。199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深圳私营企业主郑卓辉,在其提案中指出,由于对私有财产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私营企业主往往心里没有底,一部分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思进取,也有一部分人把资本转移到国外,致使生产要素丢失。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众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是征用,并给予补偿。

——摘编自郭洒洒《论私有财产权的入宪过程背景及意义》


(1)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和中国宪法中关于私有财产权规定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对财产权进行修正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两国立法保护私有财产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产业选择方面,用于帮助煤矿业、棉纺业恢复生产的工业投资占比较大,投资布局也以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居多。而仅过去大半年,投资政策明显向国防工业以及与之相关的重工业倾斜,进一步强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意识。该变化的直接背景是(       

A.国内经济恢复形势严峻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民主革命任务尚待完成D.东亚局势骤然紧张
2024-03-30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同盛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五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4 . 汉代诸侯国相,统王国众官,秩二千石,由朝廷任命。观察下表(惠帝至景帝时期任职诸侯国相人士的身份背景)枣帝至景帝时期的这一做法意在(     
担任武将或有带兵经历无武职或未有带兵经历无明确记载
汉惠帝时期至吕后时期吕更始(武将,楚相);齐受(齐相);朱进(吕相〈师古曰:为吕王之相也〉);王恬启(开)(梁相);许厉(常山相);毗陵侯越(长沙相)吕胜(淮阳相);召平(齐相)
文帝时期蔡兼(常山相);窦婴(吴相);袁盎(齐相、吴相、楚相);苏意(楚相)
景帝时期冯唐(楚相);栾布(燕相);程嘉(江都相);苏息(赵相):灌夫(代相)田叔(鲁相);张释之(淮南相)建德(赵相);张尚(楚相)
A.加强对诸侯国的巡视监察B.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C.改变郡国并行的地方制度D.强化君主专制权力
2024-02-0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生产力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最大变化是由青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牛耕的普遍应用使得统治者更加注重农业生产,铁制农具的使用也使得生产力大幅提升;同时,因为奴隶社会的没落,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为教育由原来的奴隶主贵族专门享有变为平民大众都可以参与,这种变化促进了文化发展的空前灿烂,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景象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为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打下了最为丰富和影响最大的思想基础,影响着后世几千年,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中华文明的骨架,因此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摘编自谭苏的《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材料二   古代中国的大一统理念和夏夷之辨思想,不仅体现在意识形态层面,而且是依靠一系列制度进行支撑的……秦统一六国后,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进入崭新时期,“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

——摘编自张健、万钰莹的《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体化机制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并分析其出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践行“大一统”的举措。
6 . 《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中写道:通过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破除了迷信,实现了民主和平等。这描述了土地改革的(     
A.背景B.目的C.性质D.结果
2023-10-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A.世官制的沿革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C.察举制的弊端D.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2022-09-07更新 | 170次组卷 | 46卷引用: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守仁(1472-1529年),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王阳明很巧妙地把朱熹认为绝对至上的那个“理”,移植到每个人的“心”里面去。他强调判断是非的标准,不是儒家哪一个圣贤的论述,而是自己的“心”,所以叫做“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

——摘编自樊树志《阳明心学与明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二   皮科·德拉·米兰多拉(1463~1494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哲学家。《论人的尊严》是其写就的-篇长篇讲演稿,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在这本小册子中,皮科认为当上帝创造人类的时候,是与创造那些鸟兽生物分开来的,这是证明人类伟大最有力的理由。人的本性在于其彻底的无规定性,人的形式完全源于他的自由,这种自由绝不仅仅是人在上帝面前具有的自由意志,而是自我创造自我的自由。人的这种自由属性是人身处万物之尊贵地位的根本原因。

——摘编自皮科《论人的尊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和皮科的思想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2-05-1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19323,国际联盟派遣由美人李顿担任团长的调查团来华调查中日冲突。调查团的目的不仅在于调查中目冲突之事实,更在于为解决中日冲突提出建议。中国希望通过调查,认定日本侵略之后,启动《国联盟约》第16条款制裁日本的侵略行径。李顿在工作中秉承了国联的原则,侧重于通过与中目双方关政治人物的会谈与文流,寻求平息中日冲突、调解争端的途径。调查过程中日本政府态度强硬,19329月日本正式承认了“伪满洲国”之后,李顿调停中目冲突的设想也彻底落空。1932102日《国联调查因报告书》在南京和东京同时公布,这报告书承认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事实,但仍来将制截日本作为解决措施写入报告,却将东北地区非军事化与实施“国际共管”作为“九一八事变”的善后方案。

——摘编自李《国联调查团来华期间调停中日冲突的尝试及其失败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联盟派遣“李顿调查团"来华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顿调查团”的调查效果。
2021-05-25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材料 “过所”是古代百姓出行的证明,是政府管理人口流动、保障关防治安的一种制度。在先秦就有,唐代进入繁荣发展状态,后世在吐鲁番就出土了六件关于唐代过所的文书。《唐六典》《唐律疏议》明确规定百姓离开本县本州需带“不得超过三十日”的过所才能度关,还严格规定了它的申请、勘给、勘验、改给等程序。过所实行正副本管理,正本印有官府印鉴,具有法律效力;副本则“作为刑部或州户曹的档案加以保存”“每三年一拣除”。唐代过所不仅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还涉及百姓生活,研究它具有普遍现实意义。

——摘编自赵彦昌、毛杰《唐代过所及其管理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过所制度实施的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过所制度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