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的“奉养器服之盛”,即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沈括意在强调(     
A.宋朝反对享乐奢靡之风B.宋朝经济水平显著提高
C.唐朝社会贫富差距悬殊D.宋朝社会更加开放包容
2 . 商建国后,自商汤至商纣,历17代、31王,前后将近600年。《诗·商颂·殷武》中记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下列表述符合商朝史实的是(     
①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②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
③土地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④形成“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结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北宋学者沈括《梦溪笔谈》里记载:“唐人作富贵诗,多记其奉养器物之盛,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这从侧面反映了宋人较高的生活与消费水平。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该历史信息的是(       
A.海外贸易非常的繁荣B.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瓷器
C.实力雄厚的商帮出现D.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垂老别》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请问这场动乱是(     
A.大泽乡起义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黄巾起义
2022-07-06更新 | 358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宋学者沈括《梦溪笔谈》里记载:“唐人作富贵诗,多记其奉养器物之盛,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这从侧面反映了宋人较高的生活与消费水平。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该历史信息的是(     
A.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B.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普及南方
C.丝织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D.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6 . 马克思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亲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叶剑英元帅1979年故地重游,感慨系之,写下“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其中“内战吟成抗日诗”是指(       
A.抗日游击战争B.北伐战争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D.反蒋抗日
2022-06-14更新 | 5074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2年6月浙江高考历史高考真题
7 . 杜甫有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这首诗(     
A.全面真实地描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
B.完全背离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客观实际
C.纯属文学家的个人想像和追求美好生活
D.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唐朝全盛时期状况
8 . “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022-04-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某朝代科考内容和场次简表。据此判断,符合这一朝代的史实是
考试内容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第五场
第一道考题出自“四书”
第二道考题细分为两道:
一、同样出自“四书”
二、要求写一首五言诗
一道出自“四书”
一道出自“五经”
一道诗题
一道“四书”题
一道诗题
一道古风韵文形式的赋题
一道“四书”题
一道诗题
一道论题
默写《圣谕广训》

A.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B.会试中实行南北分卷
C.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D.将六科并入都察院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苏轼任徐州知府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石炭》一诗,诗中序言曰:“彭城(徐州)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由此可见,北宋时
A.北方居民普遍以煤作为燃料B.北宋开始用煤炭做燃料治铁
C.彭城成为当时的冶铁业中心D.燃料的改进提高了冶炼质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