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
材料二:

             图一 三省六部制                           图二 元朝疆域图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②材料二图一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图二反映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地方行政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
③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2)材料二中秦始皇设置的“若干行政区”主要指哪一制度?与材料一的制度比较,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推行的政治制度名称及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4)元朝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3 . 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阶层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企业名称创办时间地址创办人
江南制造总局1865上海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1866马尾左宗棠
天津机器局1867天津崇厚
轮船招商局1872上海李鸿章
开平煤矿1877唐山李鸿章
汉阳铁厂1890汉阳张之洞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三   (它)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表中企业是在近代中国哪场运动中创办的?简述该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出了权力的设置、制约做出了诸多规定,体现了什么样的立法原则?
(3)材料三评述的是哪一思想文化运动?根据材料三概括其积极影响。
2023-01-3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夫子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是中国古有的概念。但在19世纪60年代,这一概念已被赋予新的意义。…其实,那个时候,自强一词应有两重含义。一就阶级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二就民族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陈旭蔍《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学习和创新有机结合中共堪称典范。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共产党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2010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9世纪60年代寻求“王朝的自我振兴”和“自我图强”的事件及该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
(2)在材料二中“原始动力”驱使之下,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
2021-11-09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四   ……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最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摘自岳麓版教(p22)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对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4)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这种“进步思潮”的共同主张及意义。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