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一后,丞相王缩认为,“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母以填之”。李斯认为“置诸侯王不便”,应在全国实行郡县制。秦始皇经过思索和权,最终采纳了李斯的主张,秦统一的当年,即“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摘编自陈长琦《郡县制确立时代论略》

材料二 《元史明宗纪》称行省为”方面之寄”。合而论之,即在传统的郡县制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把行省当作分寄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权。

——摘缟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材料一中秦统一后在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上发生了什么争论?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建议?有何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代行省制的历史渊源及显著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建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八日

材料二   下表是洋务运动主要代表人物的任职情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曾国藩提出该奏折的背景,并说明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有何影响。
2021-12-15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代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1)材料中的家谱体现了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一制度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对这一剥削形式设想为:“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在井田制,下面是“庐井有伍”,即田地和农民,都是有组织的,组织即村社,国家通过村社来控制农民,战国则不然,井田上的村舍这一中间层次没有了,国家直接把小块田地颁授给每户农民。

——吴荣曾《先秦两汉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回答孟子提及的土地制度是什么,并结合所学指出其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战国的土地制度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有何影响。
5 .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罗马人所关注的是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资源——人,引进到罗马政体之内,因为他们需要军事武力来扩张。这与希腊对公民权相当限缩,不愿与他人分享的观念十分不同,这使得希腊城邦永远都是小型社区,而且往往越来越小。

——波利比阿《罗马帝国的崛起》


材料三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金额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1867年,1884年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1918年法案中,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1969年,英国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五(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也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站在笼子里与你们说话!

——美国前总统布什


(1)材料一的“这两种制度”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区别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各发生了什么变化? 18世纪,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总统是如何被“驯服”的?
2017-12-0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2010年11月1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中,京剧获全票通过,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中国国粹的京剧艺术迎来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那么京剧与文人画有何相似之处
A.用写意的手法表达情感B.都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C.都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D.都以表现真实的自我为目的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集权……是历史的进步。从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国家结构形式与权力体系就一直以单一制为目标朝前发展,强调以君主专制为内核的中央政府的这个政治中心,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和目的,就是要尽可能的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避免地方权力过大,进而威胁中央政府或分裂国家。

——宋亚平《郡县制: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

材料二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廷定封号。汉武帝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不再受中央政权的威胁。同时武帝还利用各种机会对诸侯王实行削爵、夺地、除国。

——库晓慧《从汉初制度看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材料三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照……“山河形便”。从元朝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山河形便)

——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与前代相比,行省制有何特点?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2020-03-0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共产党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和路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但是鸦片战争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帝国主义采取较温和的形式侵略中国时,封建地主阶级则向帝国主义投降,共同压迫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往往以国内战争的形式反抗二者的同盟,这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

材料二   1956年9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共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遗憾的是,八大精神没有得到持续的全面贯彻。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八大”精神的继承和超越。

——摘编自杨鹏《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时期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及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相应政策调整。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主要历史依据。
(3)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启示。
9 .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政治篇】

材料一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摘编自《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1)据材料一,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2)据材料二,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三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摘自贾谊《治安策》


(3)据材料三,汉武帝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
【经济篇】

材料四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摘自《说文解字》


(4)为了解决材料四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思想篇】

材料五   教育部就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5)如果由你写这个提案,请列举出你认为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理由。(至少写出2条理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1年7月,在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会奏变法之疏的第一疏“筹议变通政治人才为先折”中提出四条重大举措:一为设文武学堂,二为酌改文科,三为停罢武科,四为奖励游学。……1904年1月,朝廷正式颁布张之洞及管学大臣张百熙、荣庆所厘定之学堂章程,明确宣布十年三科内减尽科举名额。

材料二   1904年1月,负责修订新学制的张之洞、学务大臣张百熙及荣庆上折指出: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而新学堂未能普遍设立,又使得科举不能立刻停止。因此,朝廷应该确立一个过渡期,使科举和学堂教育归于一途。这个奏折上去后,得到了清廷的认可。由此,科举便开始逐渐减少录取名额而转向学堂选拔人才了。……1905年9月,直隶总督袁世凯会同盛京将军赵尔巽、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周馥等六人一起奏请立停科举,获诏准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摘选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废除科举的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