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02年,梁启超《新史学》问世,主张要以“民统”代替“君统”,以“国史”代替“朝史”,以“民史”代替“君史”。梁启超的主张旨在(       
A.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B.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
C.激发国人的国家意识D.倡导反清的武装起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清朝人口猛增,农业经营规模进一步变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这一现象导致(       
A.工商业超越了农业B.农业发展停滞C.农业难以实现转型D.人地矛盾突出
2024-01-16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据此可知,老子主张(       
A.顺应自然B.天下为公C.为政以德D.革故鼎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为商和西周有关血缘关系的描述。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时间王室与方国/诸侯国的关系
不一定有血缘关系
西周大都存在血缘关系
A.联姻建构了政治体系B.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在加强
C.诸侯国兼并战争频繁D.最高统治集团实现权力集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呼吁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这一宣言(       
A.表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B.得到社会各阶级的普遍认可
C.适应了中国抗战形势的需要D.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6 . 《南京条约》签署后,某英国画家“受命创作”《南京条约签订图》。画中签约双方平等洽谈,右下角绘有“永远和好”的中文字样。后来,该画广为印行。其意在(       
A.掩盖英国的侵略行径B.扩大对华商品输出C.打开中国艺术品市场D.客观再现历史场景
7 .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通常要从史料来源、数量、类型、多个史料能否互证等角度思考史料的可信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的狂热右翼分子——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以未公开且被其修改九百多处的《松井日记》为主要依据,于1985年发表了《“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妄称:“南京大屠杀完全是政治上制造出来的虚构”。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逻辑是认为日军军规严格,“军纪严明”,因此“不会发生大屠杀”。

——摘编自李松林《日本学者田中正明篡改松井石根的<战中日记>》等

材料二   近年,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纷纷出来控诉日军的暴行。与此同时,大量的历史档案被发掘出来,包括:大屠杀期间负责指挥处理中国人尸体的日军中佐太田寿男在战后的口供称,“毁尸灭迹的部分就达15万具(尸体)”;1990年在德国档案馆发现的原德国驻华使馆文书,描述了当时留在南京的多国人士目睹的日军暴行,记载长达一百九十余页;1991年,在美国发现的牧师偷偷摄制的日军暴行动态纪录片等。这些独立来源的历史档案都表明“南京大屠杀”这一惨剧的历史真实性。

——摘编自高兴祖《“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现状和今后的课题》

(1)材料一中田中正明的观点受到广泛质疑,请尝试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批驳其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历史档案”的可信度,并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对你的判断进行说明。
(3)请为更科学、有效地发挥“南京大屠杀”历史档案的价值提供一些建议。
2024-01-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1911年,清政府先后公布两份宪法性质的法令。对法令内容变化的合理解释是(       
1908年8月《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11月《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皇帝)总揽: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都不得见诸施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涉;宣战、媾和、缔约“由君上亲裁”……皇帝之权以宪法所规定者为限:皇帝继承之顺序,于宪法规定之;皇帝对内使用军队“须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国际条约非经国会之议决不得缔结……
A.政治改革的重大突破B.开启中国民主共和历程
C.应对时局的被动之举D.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9 . 关于五四运动,多数学者认同其为“爱国政治运动”“群众反抗运动”,也有不少学者为其贴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反传统运动”的标签。这表明五四运动(       
A.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迁B.使爱国救亡压倒了启蒙
C.展现了大众的磅礴力量D.具有多维度的社会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十六国时期,大夏国建立者匈奴族赫连勃勃自称“大禹之后”;北周皇室鲜卑族宇文氏则称“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他们这些举动的用意是(       
A.学习中原的制度文明B.突显本民族政权的正统性
C.为和亲政策进行辩护D.打破夷夏之辨的思想壁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