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炭,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①居民仍有宗法观念     ②铸造业兴盛     ③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④居民重视风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 . 清代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中有这样一段批语:“迨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
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
2016-11-27更新 | 305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5届海南嘉积中学高三下期第五次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嘉庆《两淮盐法志•科举志》记载:“明代两淮共取进士137名,其中徽、晋、陕籍者106名;共取举人286名,其中徽、晋、陕籍者213名,均占70%以上,盖皆商人子弟。这说明此时期( )
A.部分地区的商人广泛享有科考权B.市籍者不得宦的古训被彻底打破
C.商人参与科考的各项限制被放宽D.政府控制商人势力维护专制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
A.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改变了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
C.带动了农村人口结构的改变
D.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载,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都反映了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我国手工业生产出现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明史纪事本末》卷14记载:“(明太祖)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词之士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重.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称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这说明
①明初仍曾存在过宰相制度        ②朱元璋设科举的目的是实心求贤
③当时的科举以“文词”取士   ④明初曾废除过科举制度
A.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