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文献记载,远古时期天地相通、民神杂糅,人人皆可通过占卜祭祀沟通天神。五帝之一的颛顼“绝地天通”,把沟通神灵、祭祀天地的特权统归于专职巫师,其他人不能参与。这一变化
A.推动了早期国家的形成B.成为了阶级分化的源头
C.导致了神权王权的分离D.促成了专制统治的建立
2 . 牛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被人类驯化,在古代牛很重要,私自杀牛是法律明文禁止的。

材料一北宋初年《宋刑统》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马者,徒年。”宋真宗时下诏:“自今屠耕牛及盗杀牛,罪不至死者,并系狱以闻,当从重断。”淳化五年(994年)下语:“自今工官为弓弩,其纵理用牛筋,他恐以羊马筋代之。

材料二《宋会要辑稿》记载…盖一牛之价不过五七千,一牛之肉不下三二百斤,肉每斤价值百钱,利入为厚,故人多贪利,不顾重刑……贪利之民计会上下,许作病牛倒死。

材料三《水浒传》中颇多杀牛宰马的情节,加上吃食的情节,总共有140多处,其中分之一以上指明是牛肉。“小ニ,给我上一壶好酒,再来二斤牛肉!”俨然已成梁山好汉用餐的标配。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说明北宋政府为何多次颁行禁宰耕牛政策?
(2)有人认为《水浒传》中“小二,来二斤牛肉!”是最大的谎言。试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这一情节合理的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明清江南部分市镇的记载,它反映了明清时期

乌青镇

各处大郡商客投行收买

濮院镇

客商来自闽广、两湖,北方各地

朱家角镇

京声标客往来不绝

罗店镇

镇上商贾凑集,大多徽商,贩卖棉布

A.商业发展依赖商帮B.长途区域贩运盛行
C.市镇主导经济发展D.全国形成统一市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记载,东汉桓帝时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不得交互为官”,如官员史弼,本应出任山阳太守,但由于岳父母家恰好在山阳辖内,于是史弼上书自陈应回避,被调任为平原相。这说明桓帝
A.将地方的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
B.已认识到地方割据的根源
C.有意防范地方势力膨胀的危害
D.注重维护察举制度的公平
5 . 辛亥革命后,据当时《独立周报》记载,有人曾与农夫交谈,问其代议制及选举投票的好处,农夫皆瞪目而不解,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这说明
A.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需先解决土匪问题
B.《独立周报》认为共和政治不适合中国
C.辛亥革命后民主思想的影响极其有限
D.当时的中国农民反对民主与共和的政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等级为特征的传统礼制进一步突破,知识分子阶层、商人阶层整体崛起,这些影响到社会风尚的变化。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但如今“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说:“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期律令严明,人遵划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

——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初探》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明朝的这次“对外开放”迅速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是明朝的对外贸易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总数多达数亿两,明朝成了名副其实的“白银帝国”。富人阶层普遍喜欢囤积白银,一方面白银是财富的象征和避险的工具,另一方面也说明消费仍然不够活跃。而“重本抑末”政策对商人再投资也有鲜明导向。当时的社会排名是“士农工商”,当经商赚取到一定银子后,这些富人们往往不去扩大再投资,反而是去买田置地,需求端一直处于长期乏力的状态。大量白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经济转入了通货紧缩。

为改变困局,尤其为了改善朝廷日益恶化的财政状况,明朝中后期接连实施了多次经济改革,包括嘉靖新政、隆万新政和张居正改革等。但这些改革的主要举措大多集中在财政税收领域,无法触及类似“供给侧”这样的深层次经济问题,无法回应新经济急需政策“松绑”的诉求。

——弗兰克《白银资本》


(1)概括材料一中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影响。
2020-06-2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7 . 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经济工作存在严重保守倾向
2019-11-12更新 | 132次组卷 | 18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十分发达……中国的船只远达大西洋沿岸,指南针正是这些远航水手传到阿拉伯和波斯的。通过他们,中国发明的航海罗盘为欧洲人所熟悉。13世纪初,欧洲开始有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记载。

传教士大批来华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2-1620),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物理学和机械学知识……顺治和康熙(1644——1722)对传教士比较信任,西学遂大量传入。

——据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

——据张柏春《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等

材料三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我国外交的发展,在中、美、苏战略大三角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从1965年到1975年的10年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由49个猛增到107个,中国不但成了第三世界国家信赖的朋友,也逐步实现了与西方许多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王纪一《毛泽东与“两弹一星”战略决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引进西方技术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弹一星”的意义。
19-20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名校
9 . 叶圣陶《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中记载某乡村的婆婆的回忆“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传统生产模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C.洋务企业获利丰厚D.民族工业发展抵制了外国侵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2019-08-19更新 | 126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6届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