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史载“汉家承秦之制……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下列能够体现该观点的是
A.设中书省,总揽国家权力B.建立行省,加强中央集权
C.设立中朝,限制丞相权力D.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大臣
2 . 1953年以后,我国政府依据民族特征和民族意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各地对各民族的历史来源和实际情况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和鉴别.据此可推知,当时的民族识别工作
A.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B.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
C.完善了基层民主政权建设D.促进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确立
3 . 2020年6月7日,中国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积极开展对外医疗援助,截至5月31日,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个人通过各种渠道,已向1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捐赠抗疫物资。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的中国方案
A.可持续发展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合作共赢
2020-07-19更新 | 461次组卷 | 20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华侨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19世纪40年代前后,西装传入中国。1904年中国人缝制的第一套西装,在上海的“王兴昌记”诞生。1911年,民国政府将西装列为礼服之一。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大都市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还创下了中国人自己的品牌。这反映
A.近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B.西装成为中国近代民族服饰
C.社会转型影响物质生活变迁D.全盘西化是社会变迁的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杜牧B.孟浩然C.杜甫D.白居易
2016-11-27更新 | 1476次组卷 | 43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春秋时期产生了“吉凶由人”“夫民,神之主也”“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等思想。这反映出当时
A.周天子权力旁落B.朴素唯物主义发展
C.奴隶制度的崩溃D.重民思想已经出现
7 . 《孙中山全集》中提到:“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文件(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2022-10-3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上述经济状况,汉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思想
A.墨家学说B.法家学说C.道家学说D.儒家学说
2021-11-12更新 | 24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海南侨中三亚学校高二(理)历史期中考试题
9 . 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欧洲与中国间文化交流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文化交流变成了作为落后一方的中国向作为先进一方的欧洲学习的进程。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就中国方面而言,就不简单是一般意义上的落后向先进学习,而是为着寻求解决中国政治危机、救亡图存而向对手学习。随着对于救国方案探讨的深入,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对于欧洲文化的注意力,渐渐便转移到了探讨如何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构成进行改造上。

——摘编自林延清、丁伟志《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


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唐代规定左丞统吏部、户部、礼部,右丞统兵部、刑部、工部。左丞与右丞两个官职所隶属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枢密院
2019-04-04更新 | 690次组卷 | 33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南新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