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975年,四川成都汉墓出土的酒像石上有一幅“养老图”,画中老者手持皇帝专门赐给高龄老人的鸠杖(如图)。1981年,甘肃省武威汉墓出土《王杖诏令册》竹简26枚,记载了汉宣帝时期的尊老法典。这些考古发现印证了汉代(     
A.尊老养老的优抚制度B.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C.家给人足的小康生活D.整齐划一的法治氛围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文物一:漆盒

秦“蕃禺”漆盒盖(图),为木胎黑漆,盖面朱绘云纹,有“蕃禺”二字烙印。“蕃禺”即番禺(今广州),是秦汉时期南海郡的郡治所在,这是“蕃禺”地名见于考古实物最早的一例。



(1)该文物可以用来印证秦朝的什么政治制度?请对这一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文物二:状元及第

随着门阀世族的表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 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并分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特点。

文物三:书籍

明朝隆庆六年(1572年),十岁的万历皇帝登基。张居正为内阁首辅,命人遴选历代帝王事迹编成《帝鉴图说》(图)。《帝鉴图说》自问世以来备受各阶层读者青睐,四百年间多次翻印传抄,至今有汉、满、日等多种语言文本传世。



(3)根据图文信息,概括《帝鉴图说》的特点。张居正以帝师身份位列内阁首辅权倾一时,他能否像丞相一样威胁皇权?请简要阐述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安高窑村曾出土过一件“高奴铜石权(如下图)”,在这件铜方升底部刻有秦始皇颁发的诏书,全文是“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该诏书可用来说明(     
A.秦文核心地位得以确立B.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C.地区文化交流得以实现D.秦朝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
2022-10-15更新 | 283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64年,陕西西安的一处唐墓出土了3枚阿拉伯金币(图1为其中一枚),2013年,河北涿州的一处唐墓中也出土了一枚阿拉伯金币(图2)。这些出土的实物(     
A.说明唐朝的朝贡贸易十分发达
B.可为研究唐朝与阿拉伯贸易提供一手史料
C.说明阿拉伯帝国的金矿资源丰富
D.可用于研究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状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结合右图分析,对该文物理解正确的是

成都西汉文翁石室讲授五经图
A.有助于了解汉代的教育状况B.说明开始打破学在官府的教育格局
C.理学出现并走向成熟D.五经成为当时考试选拔官员的重要内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