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材料二   商代的方国是建立在武力强制基础上的结合关系。西周各诸侯国的权力直接来自于周天子的授予,诸侯本人的地位由周王册封。周天子的分封使得周王朝对诸侯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和行政建制上的保证措施,周天子与诸侯间形成的是一种较为固定的君臣统属关系。诸侯国在建立之后,在分封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与西周王畿相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实际上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使得人们逐渐形成了趋同的文化和政治观念,并在相近的观念下逐渐产生了对周王室的认同感,实际上为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一定基础。

——摘编自《高中历史教学中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相关内容探析》

材料三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片和文献史料



图一战国形势图 图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材料四   周朝建立后,以血缘等亲疏关系为纽带,分封了数量庞大的诸侯国,在周礼和周文化的长期浸润下,形成了以周人为核心的华夏族雏形。来自东夷部落的秦人先祖,在发展过程中空间受到挤压,迁往西陲之地,与西戎各部落经过长期的冲突、交流、融合,新的秦人逐渐形成。秦人在崛起过程中,逐渐融入到夏、商、周以来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族,同时还不断吸收了四周戎狄部族,扩大了华夏族范围。春秋战国以降,周天子式微,诸侯征战不断,客观上加强了各诸侯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摘编自刘再营《周人、秦人与早期华夏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1)观察材料一地图,指出分封制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西周分封制的进步性予以评析。
(3)材料三中蕴含了哪些时代信息?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并指出其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4)据材料四,概括先秦时期民族交融发展的原因。)
2022-04-18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何休注《春秋公羊传》,将“内其国而外诸国”称为衰乱世,将“内诸夏而外夷狄”称为升平世。而太平世则是“夷狄进至于爵,天下远近大小若一”。总的来说,天下观的基本观点就是天下一家,中国居中,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可以与中国对等交流,而华夷一体,中国教化四夷,最终形成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

——摘编自《浅谈天下观》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是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何休的天下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天下观”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孔子创立儒家的过程看,孔子的学说实际上是通过对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因”和“损益”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既继承和延续了原初的文化,又有所变化和发展,因而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性。儒家学说推行的安家邦和忠孝之道的理念,不仅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在普通百姓眼里,也契合了长期以来坚固的血缘心理和社会道德上的满足。这种积极、有为的思想,立足现实,为此后世儒家主动吸收其他学派合理的思想,也使儒学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摘编自乐爱国《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

材料二   和民国初期提倡尊孔的主张相比,新文化知识分子的反孔言论无疑是十分激烈的,但是这并不能表明他们从本质上是反孔非儒的。这些知识分子并不打算也不可能与传统文化决裂,而是采取“重新定位孔学”的方法,即先打破孔子偶像,然后在恢复孔子及其思想的原来面目。在自由、民主等观念日益为现代化作出贡献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这些价值观念纳入中国人的价值体系中,为实现救亡图存,重估儒学价值,并推动其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作出贡献。

——摘编自张卫波《“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现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学成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文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的部分学者对儒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这一态度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人心固有的善性。以下关于“致良知”的评述准确的是
A.实现途径是格物致知B.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
C.适应明初的社会稳定D.是对二程理学的完全否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