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革命先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邹容(1885—1905年)十六岁时,其舅以谭嗣同为例告诫邹容“中国之弱,仍是天运盛衰之理”,但他却回应“仁义所在,虽粉身碎骨不计,乃人之义务也”。

(1)根据材料一中信息,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单选)
A.少年邹容志在科举B.邹容之舅笃信孔孟
C.民国政府鼓励革命D.戊戌变法影响甚大

材料二 1902年邹容赴日留学,因与清廷驻日官员冲突,邹容携人“排闼(撞门)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次年,其所撰《革命军》问世,开篇即称欲使“黄帝子孙皆华盛顿”。但其笔下的“皇汉民族”在外族入关后便称“顺民”;“联军破北京,称某某国顺民”;香港人更“立维多利亚纪念碑”。

(2)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两支攻破北京的“联军”,分别是_____联军和_____联军。
(3)结合时局推测,邹容写“皇汉民族”之事,意在(       )(双选)
A.反思国民心理B.实现改良目标C.终结科举制度D.呼吁民众觉醒

材料三 据统计《革命军》问世后不久即销售110万册,孙中山阅后称其功效“不可胜量”,并在改组兴中会期间确定“今后同志当自称为军”“以记邹容之功”。1912年,孙中山批示邹容“照陆军大将军阵亡例赐恤”。

(4)根据材料二、三,写出孙中山追授邹容大将军衔的理由。

材料四 1903年,清政府要求上海租界逮捕章秉麟、邹容等人,因挚友蒙难,邹容自投捕房,后病死狱中。然1929年,国民党浙江政府开设“革命纪念馆”,竟将邹容事迹列入“落伍者的丑史”展区。鲁迅听闻此事后立即为邹容辩护。现今邹容墓仍矗立于徐汇区华泾镇。

(5)综合上述材料,从立场、性格、经历、贡献的角度评述邹容的生平。
2024-04-1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下学期学习能力诊断二模历史试卷
2 . 后世学者在研究司马迁《史记》的过程中,总结了其两种叙史的方法——“互见(现)法”和“迭见(现)法”。互见法是将某人事迹分散在若干篇目之中,参错互见,相互补充。如:某人物本传不载或略载之事,却记载或详载于他人传记。这种叙述方法在《项羽本纪》等篇目中较为典型。

材料一   《史记学概要》中指出,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热情歌颂了项羽在灭秦斗争中所建立的伟大功绩,虽也写了他的缺点,但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材料二   《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称帝后与诸臣讨论何以得天下时,大臣王陵等人评价项羽“仁而爱人……(却)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弃项羽投奔刘邦后曾说:“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材料三   朱东润在《<史记>及史家的传叙》中指出:在史家的著作里,……若干人必然有若干共同的事迹,要把每个人的事迹,都在(各自的)本传里叙述,那么必然有若干的重复或雷同。……(若用互见法)就可以节省笔墨。

材料四   张大可的《司马迁怎样塑造历史人物》认为:既要选择和集中材料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又不失历史之真,司马迁巧妙地运用互见法来统一二者的关系,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材料五   朱自清所著的《<史记菁华录>指导大概》评述:《史记》互见的体例,……又常用来寄托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褒贬。作者认为某历史人物该褒,便在关于其人的篇章里,专叙其人的长处,……遇到该褒的人确有短处,无可讳言,……便也用“互见”的办法。

《史记》中的迭见法是指在不同篇目以完全重复或大致相同的简洁之言错综重复某些人事。

材料六   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霸),不亦宜乎?

——《史记·齐太公世家》

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举行了周天子才能进行的祭祀活动)僭端见矣。

——《史记·六国年表》

孔子布衣,(逝后)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1)《史记》是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C.编年体断代史D.编年体通史

(2)《史记》体例,本纪叙天子,世家叙诸侯,列传写人臣,等级森严。但司马迁却破格将未曾称帝的项羽列入本纪,这总体上是对项羽(     
A.历史地位的肯定B.未曾称帝的失望C.行为乖张的讽刺D.地位出身的贬低

(3)结合材料一、二,归纳司马迁如何运用“互见法”来描述项羽?
(4)结合上述材料,简述司马迁采用“互见法”描述项羽的原因。
(5)“三家分晋”是两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发生变化的典型事件。这两个时期是(   
A.西周与东周     B.春秋与战国C.三国与西晋D.西晋与东晋

(6)从表中四例归纳,司马迁运用迭见法重复记录的事件,有何共同特征?
(7)司马迁对以上四例运用迭见法进行叙事,寄寓着其怎样著史意图?
(8)司马迁以互见法、迭见法叙史,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试说明之。
2024-04-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画中人

材料一:马星驰,回族,民国漫画家。1873年出生于山东济宁,18岁离家后,在南京、上海以卖画为生,21岁孑身赴粤。

(1)判断下列对马星驰21岁前人生经历的推论,合理的填涂A,不合理的填涂B。
①马星驰年幼时,周围人说起山东第一家官办近代军工企业成立的消息(     )
②马星驰可能目睹了清末的改革,痛感政权掌握在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     )
③因听闻《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痛心疾首的马星驰孑身赴粤投身革命(     )

材料二:赴粤后的马星驰,曾追随孙中山先生流亡海外十余年,1910年回国后致力于漫画创作,以下是其代表作品:


(2)就画面内容看,马星驰在回国后,关注的主要领域当是(     )(三选)
A.列强侵略中国之手段B.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C.乱象丛生的民国政坛
D.民众日常的衣食住行E.民间疾苦及斗争成效F.各路军阀的军事实力

材料三:1925年前后,马星驰因绘制了一幅题为《国联靠不住》的漫画而遭到当局通缉,他不得不逃离上海,辗转回到家乡济宁。

(3)观乎后事,马星驰对国际联盟(国联)的评价可谓“一语成谶”。结合所学,指出国联“靠不住”的表现及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物身份、立场与经历的角度简要评述马星驰。
2024-01-12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清朝邮驿”

材料一   清朝以前“邮”负责传递公文,“驿”负责提供交通工具和食宿,“邮”“驿”分离。清初对邮驿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由兵部车驾司掌管全国邮驿,各省按察使兼管本省邮驿;《大清律例》的“邮驿律”对邮驿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规定;“裁驿丞,归州县”;“邮”“驿”合并;改民间差马出夫支应驿站为官养官应;在无驿的州县普遍设立“县递”;在东北、西北、西藏等边疆地区开通驿路,设立驿站。清朝邮驿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高峰,全国设有驿站1970处,急递铺约14000处。

材料二   19世纪以后,清政府每年花费在邮驿的经费高达300万两白银,由地方随地粮税征收,邮驿之役繁重,“而竞为地方官之利薮”,邮驿效率低下。邮差也以驿官自居,随意征调民夫民车,“拦截过往车辆,驱车径去,借端婪索”。嘉庆、道光年间,富庶的江浙地区转递民间信件的“民信局”发展,不仅遍及国内各大商埠,还扩展到东南亚、澳大利亚、檀香山等华侨聚居地带。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在通商口岸设立“客邮”。之后,法、美等国也纷纷效仿,不断向内地甚至新疆、云南、西藏等地扩张。客邮最多时有五六百处,甚至从事鸦片、珠宝等走私活动,“其益甚宏,轻而易举”。清末,近代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的出现,使得邮驿传递公文与接待官员的重要性日渐丧失。1896年,光绪帝颁布上谕,“饬即成立全国邮政,委由赫德主持”,海关主持下的大清邮政开办,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的产生。1912年5月,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国邮驿。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清朝邮驿的发展和演变。
2021-04-12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C卷)
5 . 伟大精神

材料   2020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下,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初所发生的能体现中国人民伟大精神的三件大事,并选取其中两件进行简要评析。
2021-04-07更新 | 413次组卷 | 8卷引用: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C卷)
6 . 董仲舒的思想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习,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此皆可使还至而有效者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问题:
(1)以上材料表现了董仲舒的哪些主要思想?
(2)结合材料,评析董仲舒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统治的影响。
2020-05-0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0-04-06更新 | 574次组卷 | 3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15年高三下期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8 . 1840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马士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你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英、法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把中国的大门打地更大了……中国土地广袤,交通闭塞,为了便于深入内地,扩展势力,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列强开始向清政府提出修筑铁路的要求。”

——李占才《中国铁路史》


(2)“英、法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把中国的大门打地更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两例说明。
(3)西方列强在中国修筑铁路属于经济侵略的哪种手段?请再举一例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形式。
(4)19世纪60年代中国兴起了什么运动?其指导思想和目的又是什么?

材料三:从鸦片战争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清政府勒索了大量赔款。通过鸦片战争,英国获取了2100万元的战争赔款。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各获得了800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

——苏智良主编《历史》教材

材料四:英国商人“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应秉公议定则例”。后《海关税则》又规定:进出口货物一律“值百抽五”。

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犯罪时,“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中国政府无权受理。

——《中国清代经济史》

材料五:据时人记载:“松,太利在梭布,……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专一纺织为业的乡村,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的丝、茶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5)请评析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0-02-1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09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19-12-05更新 | 246次组卷 | 19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70年,史皮尔曾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它没有世袭等级,或许没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史皮尔评析的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世卿世禄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