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

2018-06-09更新 | 9422次组卷 | 85卷引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A.民心是国家兴衰的根本B.旧贵族是秦朝稳定统治的关键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D.秦王朝覆灭的原因具有多样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
2020-07-12更新 | 8984次组卷 | 111卷引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夏商周三族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民族雏形——夏。西周后期,北方民族戎狄内迁,南方自称“蛮夷”的楚国强大起来,威胁诸夏,夏民族意识高涨,于是改族称为“华夏”,意为“大而华丽”,以区别夷狄的“野蛮”,“夷夏之辨”由此出现。到春秋中晚期,孔子作《春秋》以礼乐文化作为判别夷夏的最高标准。孔子还主张对周边民族采取怀柔政策,他的弟子就有来自夷狄地区的子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民族观成为中国传统民族观的基本主张。

——摘编自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分子发挥“夷夏之辨”中开放的一面,主张学习西方,为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19世纪末,维新派考证了“夷夏之辨”的本义,提出诸国平等的观念。梁启超是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于1901年提出:“民族主义者……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将“五族共和”“五族平等”确立为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开始将反帝与反封建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近代民族主义新的内涵。

——摘编自耿云志《近代思想史上的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民族观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民族观相比,中国近代民族观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5 . 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
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
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
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8-04-24更新 | 257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4-2015学年云南景洪市第三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