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朝。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近代中国。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摘编自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二   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中国文化问题,近年来,已不仅为中国人所热烈讨论之问题,亦且为全世界关心人类文化前途者所注意。然此问题,实为一级当深究之历史问题。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以往全部历史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我们应从全部历史之客观方面来指陈中国文化之真相。中西文化各有体系,举大端而言,从物质生活起,如衣、食、住、行,到集体生活,如社会、政治组织,以及内心生活,如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哲学思维,荦荦大者,屈指可数。然相互间则是息息相通,牵一发动全身,一部门变异,其他部门必变异。

——摘编自木南《钱穆以民族文化史观应对中西碰撞:读<中国文化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元时期中国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简要分析宋元文学“较之前代莫不有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23-02-10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唐朝宰相李峤曾说,“今丁皆出家,兵悉入道,征行租赋,何以补之”;韩愈说,“佛法入中国,尔来六百年。齐民逃赋役,高士著幽禅。”由此可知,他们主张(     
A.推崇佛道以缓和矛盾B.崇尚无为以维护统治
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抨击佛道以提倡自由
2023-02-10更新 | 419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乾隆时代,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均有许多成绩。但马戛尔尼访华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写道:“生活在水上的悲惨大清国人一向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乐于以任何食物为食,即使是腐烂了的也不放过。”以上现象说明(     
A.外人有意贬损中国B.地方官员贪污腐败
C.社会风气日趋败坏D.康乾盛世隐藏危机
4 . 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坏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这些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是指(     
A.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B.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C.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2022-11-28更新 | 343次组卷 | 2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实验班冲刺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间,有几十位国际友人到访延安,他们向国际社会构建真实的中共形象和宣传中共理论,在《斯诺文集》《斯特朗文集》《史沫特莱文集》《毛泽东会见记》《红色中国的挑战》等著作中均有体现。这有助于(     
A.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形成正确认识B.国际社会全方位接触中国共产党
C.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D.认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6 . 阅读如表,材料体现了中国经济(     
       年份
占比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52年50.5%20.8%28.7%
1978年27.7%47.7%24.6%
2018年7.2%40.7%52.2%

A.工业布局合理B.依赖第三产业发展
C.农业投资下降D.竞争力得到了提高
2022-09-28更新 | 337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初,由朝廷临时任命主考官,改变知贡举一般多由礼部侍郎出任的做法,称权知贡举,为了分割其权,后又增设权同知贡举若干名,以后成为制度。宋太祖时,知贡举官虽然并不固定人选,但每当朝廷任命之后,并没有立即隔离,他们在主持考试之前仍有足够的时间接受请托或授受贿赂,因而往往发生徇私舞弊的现象,甚至引起落第士人的诉讼。据《宋史·选举志三》记载:“初立四门学,自八品至庶人子弟充学生,岁一试补。差一学官锁宿,弥封校其艺,疏名上闻而后给牒。”此举得到太宗皇帝的赞赏,“后遂为定制”。宋真宗时两次下诏,重申这项制度。为了加强对主考官的监督,又进一步规定,负责各类发解试的考官,也得与知贡举一例锁宿。锁宿制度规定:各级主考官员一经受命,立即和外界隔离,就是家人也一律不得见面,直到考试结束。其锁宿时间一般为一个月,若事情没有办完,就适当延长。

——摘编自崔勇、丁建军《宋朝科举考试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实行锁宿制度的原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实行锁宿制度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作了科学的总结,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正确的评价。这一决议的通过(     
A.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B.形成了邓小平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
C.破除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与崇拜D.为全面的改革开放打下了思想基础
9 . 1897年,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任总教习时,强调学生要进行“体操锻炼”。严复根据进化论原理,在《原强》中写道:身体“逸则弱,劳则强”。这些主张(     
A.重视发展近代体育事业B.深化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想
C.保障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有利于君主立宪政体确立
10 . 明代以前,中国的棉纺织物基本上只用于国内的消费,但是到了18世纪,产于松江府的本色棉布成为欧亚贸易中的重要出口商品。这表明(     
A.中国成为棉织品主要出口国B.国内民众消费的需要得以满足
C.中国传统贸易结构发生改变D.封建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