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生活逐渐稳定。据此判断,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       
A.水稻B.粟C.玉米D.番薯
2 .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中记载了马嘎尔尼在中国发现人工填造平原的现象,“为了防止海水的冲洗,前面筑了一条三十尺高的土堤……我们怀疑花费这样大的力气搞出这么一小块土地是否合算。”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人地矛盾尖锐B.土地兼并严重
C.农业技术落后D.环保意识淡薄
3 . 有学者指出: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修长城,70万人修始皇陵,70万人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宗法时代的周天子绝对不敢设想的。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秦朝(     
A.强大的经济实力B.发达的交通网络
C.完备的法律体系D.有力的制度保障
4 . “夏”字在文献中最早见于周初,   “华”字至迟出现于春秋。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长期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这表明(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形成B.中央集权国家已经建立
C.地区文化差异逐渐消失D.民族交融促进华夏认同
5 . 春秋早期,晋昭侯(大宗)与曲沃桓叔(小宗)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曲沃小宗取代晋侯大宗,夺得晋国正统地位,史称“曲沃代晋”。这一事件破坏了(     
A.礼乐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察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元和郡县图志》载:“炀……通济渠……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河道的开通(     
A.缓和了隋朝的社会矛盾B.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C.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D.淡化了社会门第等级观念
2022-12-05更新 | 196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西2022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A.基本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B.植根于各个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
C.保障了各民族政权长治久安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8 . 汉朝君主的诏令往往有“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令吏明布,令吏民皆明智之”“檄到,亟下县道,咸喻陛下意,毋忽”等词句。由此可知,汉朝(     
A.行政体系运行较为畅通B.中枢决策尊重民意
C.依靠儒家伦理规范秩序D.利用乡约教化百姓
9 .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比如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美”,墨子主张“非乐”,庄子崇尚“天籁”音乐。这些不同主张反映了(     
A.各国现实统治需要的差异性B.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各派哲学思想认识的差异D.社会转型推动文化创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汉哀帝时,丞相孔光和大司农何武等人提出:“诸王、列侯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及公主名田县道,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无得过三十顷。……贾人皆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诸名田、畜、奴婢过品,皆没入县官”此举旨在(     
A.确保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防止豪强地主侵吞土地
C.维护世家大族既得利益D.限制土地兼并稳定社会秩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