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1978年12月 13日,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1992年中共中央下发了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冲破了思想樊篱
2020-06-23更新 | 1159次组卷 | 67卷引用:2011-2012学年云南大理宾川第四高级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
17-18高二上·河南周口·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新文化运动是基历次改革与革命运动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人们从热衷于直接的政治革命转而从民族文化的反省和重建上下工夫。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新文化运动
A.受到了革命运动的冲击
B.放弃了政治变革的要求
C.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D.重视思想文化观念革新
2018-02-07更新 | 96次组卷 | 6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历史暑假作业:第9讲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17-18高二上·辽宁沈阳·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就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重大缺陷是
A.缺少坚实的社会基础
B.对权威的蔑视与挑战
C.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具有崇洋媚外的特征
17-18高二上·甘肃天水·期中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这一文化原则整体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对“民族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A.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
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主导
C.突出实用效率,批判祟洋虚无
D.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
2017·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蔡元培认为,民族文化如果能贡献于世界者,有两个重要条件,第一应以固有文化为基础,第二要能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为养料。材料表明蔡元培
A.已经有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
B.思想观点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
C.对中国的儒家文化非常推崇
D.对西方文化有绝对肯定的倾向
2017·江西宜春·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有为的“经世之学”是以托古改制为形式的,“是对儒家经典意义的延伸而非否定。西方的影响使他的经解绝对的非正统,但绝不是‘非儒’”。这种既不抛弃传统又在器物层面上实行西化的要求决定了康有为不得不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来重新解释传统的儒家经典,以使传统的儒学适应现实的需要。(康有为)在潜意识上无疑还是“蕴含着对西方近代文明深刻的疑忌,强烈的不满乃至发自内心的痛恶”。可以认为,康有为的思想反映了在“中国农业社会与西方工业社会的矛盾时代”,中国知识分子试图挽救“中国思想之没落”,并努力“种下新思想的种子”这样一种挽救民族危亡的举动的必然产物。

——摘编自郑军《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与维新变法理论的构建》

材料二   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且有碍于社会发展的成分,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学理意义上的一般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的社会运动。这就决定了这种批判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恰恰是五四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担当意识。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思想所体现的“时代矛盾”,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由此说明应如何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2017-06-07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历史暑假作业:第9讲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16-17高二上·江苏南京·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指
A.农民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
C.红军的衣食得到保障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15-16高三·河北石家庄·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秋收暴动后长期在根据地指导实际斗争,使得毛泽东不像前几任中共领导人那样注重得理论的真传,而是更多着眼于现实。”这表明
A.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毛泽东初步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C.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中国共产党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200次组卷 | 17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历史暑假作业:第9讲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