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在书法创作上,唐人崇尚严谨法度,如颜真卿创作的《麻姑仙坛记》,既有儒家之严谨又不失道家率真自由之趣;大批士人出身的经生涌现,随即诞生了独具佛家色彩的书法艺术形式﹣﹣抄经体。这反映了唐代
A.三教融合的文化趋势B.人才培育机制的健全
C.书法艺术创作的繁荣D.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2 . 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
高层政区行省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2019-01-30更新 | 2861次组卷 | 69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全科竞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自己工作的描述。这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一起“共治国事”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负责执行皇帝颁发的政令D.掌握审议权负责审核政令
2021-06-02更新 | 80次组卷 | 8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全科竞赛历史试题
4 .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B.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2020-01-01更新 | 1229次组卷 | 80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全科竞赛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夫之指出,圣人“作《春秋》,明王道,内中夏,外戎狄”,正是华夏“自畛”以“绝夷”思想的体现。其根本原因无他,乃是因为华夏之民“贵”于夷狄。因此,华夏政权只能在族群内部“可禅、可继、可革”,至于夷狄,根本没有资格参与,更不可能改变其现状,否则,只能导致天下大乱。

——刘立夫《王夫之夷夏之辨与民族爱国主义》

材料二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梁启超等部分维新人士被迫流亡海外。在此期间,西学的大量接触使梁启超的思想发生显著变化。1903年《新民丛报》发表的《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一文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合族民族主义”,既强调在中华共同体内各族为统一之民族,并称国家要实现自强,需平“满汉之届,诚支那自强之第一阶梯也”。此后,以“保种救国”为目标的大民族主义博兴,试图通过“合国内本部属之诸族以对国外诸族”,“合举国四万万之心为一心”,提出新的中华民族应是“合汉合满合蒙合藏,组成一个大民族,提全球三分之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跖于五大陆之上”,遂达“合族救国”之大成的目标。

——摘编自互联网《论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和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并简析其共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
A.说明边境贸易影响政局稳定B.体现了宋代商品贸易有所退化
C.使得宋代商品市场得到拓展D.体现宋代政府软弱的民族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