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2018-06-09更新 | 4868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选修一训练题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018-06-09更新 | 4307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选修一训练题历史试题
3 . 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2018-11-07更新 | 3703次组卷 | 38卷引用: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八次周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2018年江苏卷文综历史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

—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

材料二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冶”。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

—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要求改革科举制的背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

2018-06-10更新 | 3718次组卷 | 52卷引用: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选修一训练题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
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
2021-03-10更新 | 938次组卷 | 5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一中2017-2018上期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4章单元练习国庆作业(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

(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017-08-04更新 | 2556次组卷 | 38卷引用: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选修一训练题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
A.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B.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
C.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D.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
2021-12-12更新 | 469次组卷 | 47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17—2018学年上期期中质量评估高二历史试题
8 . 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2021-05-17更新 | 669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二高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毛泽东曾说:“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毛泽东意在强调
A.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
B.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
C.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
D.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017-11-14更新 | 1230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南省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周测3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据此可知,朱熹
A.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
B.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
C.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2018-06-01更新 | 915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淮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六次周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