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4 道试题
1 . 如表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该时期(     
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77.6%22.4%
1997年25.5%39.1%17.9%18.5%
A.个体私营经济出现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产业结构升级完成D.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
2 . 1915~1918年《新青年》第1卷至第5卷,“社会主义”一词共出现34次;1919年《新青年》第6卷,“社会主义”一词出现104次;1919~1922年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至第9卷,“社会主义”一词出现共达88次。这一变化反映出(     
A.十月革命影响各国革命斗争B.中国人反思西方文明的必要性
C.革命运动促进新价值观传播D.人民群众政治觉悟的极大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但是,同文馆成立后却招不到学生,因为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这说明,当时(     
A.政府顺应时代潮流B.社会风气亟待转变
C.同文馆社会影响小D.教育近代化阻力大
4 . 在浙江海盐县,隆庆时人钱薇说:“邑城南境人以钱为租,地每岁八百,肥者千。”在松江地区,嘉靖、隆庆年间,大学士徐阶在华亭县岁租银九千八百余两。这反映出,当时江南(     
A.政治黑暗民不聊生B.农民人身依附松弛
C.地方收入逐渐增加D.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5 .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世系中去。据此可知,司马迁意在(     
A.强调各民族保留自身特色B.启发民众摒弃华夷观念
C.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D.构建同源同祖思想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武王灭纣后,封召公于北燕,召公为了辅佐周王,派其长子克代为封侯。如堇鼎记录了燕侯派遣使者献物于召公,燕侯旨鼎记述了燕侯亲往宗周见事的史实。这可以用来说明,西周初期(     
A.统治秩序较为稳定B.移民实边得以落实
C.燕国国君权力较大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B.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2022-08-23更新 | 286次组卷 | 92卷引用:2012-2013学年云南省楚雄州东兴中学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2年,梁启超围绕如何铸造“新民”这一国民性改造问题,在体育方面形成了“进化、尚动的生命观”“爱国尚武的体育道德观”等思想。梁启超把具有尚武精神的“新民”视为国家强盛之基础,并将体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由此可知,梁启超的体育思想(     
A.强调了个人的尚武精神B.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冲破了封建伦理的桎梏D.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民权意识
9 . 下面是根据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所绘制的《均输平准图》。这一政策的实行(     
A.致使地方官员特权消失B.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冲击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阻碍了商品的全国性流通
2022-08-21更新 | 618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楚雄东兴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真正的百家争鸣局面是在战国时代。……代表百家的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包括其分支学派,细考之亦有百家之多。这些彼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竟能相安共处,自由争鸣,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习,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时间。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体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