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维新变法十分注重报刊舆论的宣传。阅读材料:

材料一戊戌变法时期,在维新派的带动下,国人自办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涌现,形成了国人办近代报刊的第一个高潮。在1895-1898年期间,特别是1897和1898两年,国人新办报刊达94种……居主导地位的是时政性综合报刊和讲求新学的报刊。

——方汉奇、张之华《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材料二诚以此两自由苟失坠,则行政之权限万不能立,国民之权利万不能完也。而报馆者即据出版言论两自由,以实行监督政府之天职者也。故一国之业报馆者,苟认定此天职而实践之,则良政治必于是出焉。……诚哉,报馆者摧陷专制之戈矛,防卫国民之甲胄也。……故今日吾国政治之或进化、或坠落,其功罪不可不专属诸报馆。

——梁启超《敬告我同业诺君》

材料三一曰:创学堂,……然而学堂书院之容积尤有限量;二曰:学会。……然而学会设于会城,会城以外无由致其观听,而况于外县,而现于外府?三曰:报纸。报纸出,则不得观者观,不得听者听……又将以风气浸灌于他省、而予之耳,而授以目,而通其心与力,而一切新政、新学,皆可以弥纶贯午于其间而无憾矣。

——谭嗣同《湘报后续(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戊戌变法时期“国人办近代报刊第一个高潮”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国内南北“据主导地位的时政性综合报刊”的名称。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认为报纸推动国家政治进化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中体现此理由的举措。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新政、新学”与报纸之间的关系。

2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灭亡)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的是什么制度?材料一反映出该制度实施产生了什么后果?

(2)材料二中秦始皇设置的“若干行政区”主要指哪一制度?同材料一的制度比较,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制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窑段灼传》

材料二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材料一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此制度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大量少数民族成分。史家胡三省说:“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下列史事与材料观点不一致的是(       
A.西晋琅琊王司马睿重建晋朝B.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
C.李唐皇室与鲜卑独孤氏联姻D.诗人白居易为西域族人后裔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边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特征。
2023-12-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文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华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二   《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教中矣。”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材料一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2)综合材料一、二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
7 . 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该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学者把秦朝至清朝的二千多年,称为中华帝国时期。从秦朝开始有了皇帝制度和帝国体制,它的建立者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公元前三世纪晚期,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出现这样一幕对话场景。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这段对话出现的政治背景是什么?围绕国家治理,王绾与李斯分别主张实行什么政治制度?随后秦始皇的决定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

汉武帝刘彻是秦始皇以后又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把秦始皇创建、汉高祖重建的帝国体制进一步强化、完善,使大汉帝国尽显其威仪,并且走向了顶峰。


(2)据所学知识,“他把秦始皇创建、汉高祖重建的帝国体制进一步强化、完善,使大汉帝国尽显其威仪”的做法有哪些?请从政治、经济、思想和西北开疆拓土等方面分别叙述。

唐朝将中国扩展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国。唐朝的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毫无疑问是秦始皇、汉武帝以来最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大唐帝国的声望是和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3)唐太宗曾说“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结合所学,唐太宗时期得到发展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4)依据上述材料,你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9 . 《资治通鉴》卷140概括记述了北魏孝文帝改姓氏的诸多措施。宋末元初人胡三省在注释此处时感慨道:“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这一感慨可以佐证,孝文帝时的北方民族交融
A.冲击了传统华夷观念B.巩固了士族的政治地位
C.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D.直接促成了隋朝统一
2020-02-02更新 | 410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上)卷一“秦始皇”》中指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郡县制开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B.秦朝首创郡县制,影响深远
C.郡县制不利于长治久安D.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