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1年8月,保路运动由“文明争路”转向激烈抗争,四川142个州县的工人、农民、学生和市民纷纷投身其中。9月,运动发展为全省抗粮抗捐,出现了群众性罢市、罢课风潮。这一运动(     
A.反映出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得到武昌起义的有力支援
C.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爆发D.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转型
2 .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承诺要将选举工作做好的同时,还规定了“各乡分别召集乡代表会议、支部会议讨论动员工作,直至乡代表主任及党小组召集村群众大会和党的小组会议,讨论进行征收公粮的实际办法”。边区政府的这些举措(       
A.贯彻了“三三制”的民主原则B.促进了边区民主化的进程
C.下放了公粮征收的决策权力D.建立起垂直行政管理体系
2023-07-04更新 | 29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利,专令水衡都尉所属的钟官、辨铜、均输三官负责铸造新的五铢钱,名为三官钱。他还责成各郡国把以前所铸的钱币一律销毁,所得铜料输给三官。汉武帝此举(     
A.打击了地方诸侯B.稳定了市场秩序
C.根除了割据势力D.健全了货币体系
2023-05-06更新 | 499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B.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D.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2022-09-08更新 | 5192次组卷 | 4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成为社会运动的主潮。据统计,30年代参加这一运动的团体或组织有600多个,试验区有1000多处,各有各的来历,各有各的背景,有的是社会团体,有的是政府机关,有的是教育机构;其思想有的左倾,有的右倾,其主张有的如此,有的如彼。运动者企图通过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提倡合作、办理地方自治与自卫、建立公共卫生保健制度以及移风易俗等措施,达到复兴农村,振兴民族的目标。运动在得到广泛赞誉的同时,批评也不少,有学者认为乡建工作只能解决枝节问题,农村土地占有的不平等与国际经济体系的不平等是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自此之后,乡村建设在中华大地上就从未停息过。

——摘编自徐秀丽《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材料二   建国后,新解放区极其重要的任务是进行土地改革。在土改开始阶段,党的干部组织农会,实行减租减息和反斗争;但有调查表明,在有些地区只有40%的农民加入了农会。19506月,中央颁布了土地改革法以指导这项工作,新的法律肯定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铺平道路的观点。1950年夏末,关于农村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力量的报告引起了领导人的注意,同时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加剧了社会紧张,导致新的土地方案强调阶级斗争与动员群众。新方案的重大步骤是确定全村农民的阶级成分,然后没收和重新分配地主的土地和生产性财产。土改工作组还从贫农和中农中吸收大量的新领导,通过诸如诉苦会和公审等方式,动员全村反对地主。土地改革将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决定性的事实是,农村旧秩序已经证明毫无力量,农民现在可以满怀信心地支持新制度。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6 . 对民间买卖关系,唐《杂令》规定:“诸公私以财物出举者,任依私契,官不为理”。宋代始有红、白契之分,凡加盖官印的契约称为红契,其举证效力高于未加盖官印的私契;经官府验证收税的税契成为剖决纠纷的重要依据。这一变化表明
A.民间交易法制意识增强B.私有财产观念日益普及
C.政府严格限制商业贸易D.经济发展影响经济立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蒋介石在1926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二大上说,“深信我们中国国民党必能统一中国,而且在本年内就可以统一”,指出“现革命根据地之广东将近统一,革命基础逐渐巩固,行将秣马厉兵,出定中原”。这次会议
A.说明国民党积极准备北伐B.推动了广州国民政府建立
C.加速了国共两党实现合作D.开辟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初在中央增设参知政事,同时另外设置枢密院和三司,形成“三权鼎立”的局面。但后来宰相一度兼管财政和军事以使政府运转方便。这说明在宋代
A.君权与相权既冲突又合作B.防范宰相擅权以加强君权
C.集体决策提高了行政效率D.分化事权以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咸丰年间,都察院官员文瑞奏表明,“方今之财人不敌(敷)出,已不待言,然犹(还)有入(收入)也”,而天下财赋,东南为重,“顷者(近来)金陵失守,安徽,两湖等处又皆蹂躏无余”今年少入又不下千万”。材料反映出
A.辛亥革命重创清朝封建专制秩序B.列强经济侵略破坏小农经济模式
C.反帝爱国运动打击列强在华势力D.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廷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允许各地督抚及统兵大员就地“筹饷”以解燃眉之急。各省督抚及统兵大员在正式财税机构之外私自建立起金融管理机构,如湖北巡抚胡林翼在武汉设立总粮台,曾国藩派人在所辖地区设立厘卡。这反映了当时的清王朝
A.民族危机的加深B.地方官府不谙近代贸易体制
C.权力结构的变化D.洋务派控制了地方财政大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