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毛泽东曾深刻指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全国人民支援,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材料意在强调(       
A.社会各界支援抗美援朝B.正确的领导比装备重要
C.冷战思维威胁国家安全D.人民群众左右战争走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图为学者绘制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区示意图。其分区基本上依据于(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区
A.地域文化特色B.主要生产形态C.血缘关系亲疏D.社会文明程度
2024-05-20更新 | 32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在二里头文化的重大发现中,作为礼器的玉石牙璋的辐射范围已经到了越南北部,与《禹贡》所载的九州的大致范围以及秦汉帝国统一疆域的大致范围相当。这说明二里头文化(     
A.奠定了早期中国基础B.印证了中国五千多年文明的历史
C.重塑了华夏民族意识D.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如表推知,太平天国运动引起清朝(     
1866年方今群盗纵横,竭天下谋臣武夫以与无根之寇争胜负,而迄未有定,及其既定,则又力尽筋疲,悉成强弩之末后患方长,杞忧何极曾国藩给丁日昌的信
1867年以烈(赵烈文自己——编者注)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
《能静居日记》
A.士大夫群体出现了分化B.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C.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发展D.内忧和外患的日趋严重
2024-05-1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5 . 20世纪80年代有知识懂生活的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是青年人的理想对象;20世纪90年代,商人、“大款”、企业家和外企员工成了婚恋市场的“香饽饽”。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B.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社会变化推动民众思想解放D.高等教育普及提升民众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85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综合调查组对群众进行了一次关于对国营企业破产的态度的问卷调查,详见如表。这一调查(     
问题回答比例
假如允许企业倒闭,您认为倒闭企业应该怎么办由国家全部包下来,重新安排工作50.3%
国家给予基本生活费,职工自己想办法另找工作(包括单干个体户)49.7%
假如您工作的企业倒闭,您怎么办自己找工作51.8%
假如您工作的企业倒闭,您怎么办自己找工作51.8%
想办法当个体户35.0%
找领导解决工作问题10.0%
只好等国家救济3.0%
A.反映出市场主导的配置机制B.体现了政府宏观职能的转变
C.折射出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D.坚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信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1950年7月13日,新中国的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解放军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集中整训;后又调第9、第1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集结于津浦、陇海线附近。这一军事安排(     
A.目的是追歼东三省残余日寇B.背景是朝鲜半岛内战的爆发
C.为三线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D.配合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明万历年间,国人记载“红毛夷”来华,“善贾,喜中国缯絮财物。往往装银钱大舶中,多者数百万,浮海外之旁属国,市汉缯絮财物以归”;因其又与日本通商,明政府担忧其与倭寇勾结为患,对其十分排斥。“红毛夷”应是当时的(     
A.西班牙人B.葡萄牙人C.荷兰人D.英国人
2024-04-01更新 | 272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一起考”大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陶寺文化早期的大墓随葬品中虽有特磬、鼍鼓、土鼓、龙盘、彩绘陶器等礼器,但缺乏中期大墓中的玉琮、璧、戚、钺等玉礼器。中期一些大墓中还有一至数名人殉、人牲。这说明陶寺文化中期(     
A.呈现文化多元特色B.社会分化更为明显
C.社会矛盾逐渐尖锐D.礼乐制度已经萌生
2024-02-24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第一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前演练(二)历史试题
10 . 西周时期的用乐是以钟、磬、鼓为主的打击乐,春秋战国时期,丝竹管弦类乐器因短促悦耳而活跃起来,起到“调民”“和民”作用的金石之乐渐遭废弃。这一变化体现了(     
A.享乐主义四处蔓延B.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C.分封制度的崩溃D.统治者的腐朽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