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据《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鉴于“隋代君主不责成臣下,事事亲决”的情况,转而采取先让臣僚商量政事,提出意见,经宰相(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筹划统一、做出适当的决定,然后奏交批准颁行。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推行(     
A.减少了政府决策的失误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意在强化封建君主权力D.体现了三省一体化趋势
2 . 六朝时期,政府采取了安置流亡人口、掳掠对峙政权的人口、奖励南渡人口等措施,同时向来被抑制的商业在这一时期被重视起来,采取了减免商税、开放对外双边贸易和海外贸易等政策。这些措施(     
A.说明六朝统治者以商治国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C.沉重打击了豪强士族势力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3 . 汉武帝即位之后,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把王国的领地割裂成许多侯国。此外,汉武帝还以“左官律”(官吏违反规定私自到诸侯国任职,构成左官罪)等立法手段,控制了人才资源。上述举措(     
A.有利于人才选用B.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
C.推动了律令合一D.丰富了国家治理手段
4 . 自2004年以来,中国在中亚地区陆续开设了13所孔子学院,并下设24个孔子课堂,目前在院学员数量超过1.8万人,中亚国家内部逐渐兴起了“中国热”。孔子学院在中亚地区的陆续开设(     
A.加快了普通话在中亚的普及B.促进了中国与中亚的友好交流
C.旨在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D.发展了新时期中国联盟式外交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5 . 唐高祖以老子出函谷关的传说为基础,认为老子乃陇西李氏先祖,要求全国各地大修老子庙并亲自主持拜祭老子的典礼。唐太宗也曾以政令、诏书等形式提高道教的地位。由此可知,唐初(     
A.道教成为唐朝的“国教”B.传统主流思想受到冲击
C.朝廷依靠黄老之学治国D.儒学、佛教被官方压制
6 . 北宋统一后,依照唐制分全国为十道,997年改全国为十五路(类似现在的省),后不断增加,直至二十六路。路之下,设有州、县,与州平级并存的有府、军、监等机构,在路、州还增设了“监司”、“通判”等职。北宋的做法(     
A.使得各级机构职责混乱B.践行了崇文抑武的国策
C.导致权力结构利弊并存D.加速了地方权力的失衡
7 . 四川攀枝花市本来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村落。20世纪60年代后,国家财政对四川投入资金量超过380亿元,使攀枝花市迅速成为了一座以钢铁为核心的城市。此举(     
A.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B.旨在贯彻“多快好省”的方针
C.应对了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D.落实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
8 . 1888年《日本国志》书成,上呈至总署,却被束之高阁。无奈之下,黄遵宪于1895年自费刊印,该书印行问世之时已是《马关条约》签订数月后;一经流传,即享誉海内外。这一变化折射出(     
A.国人师法西学心态发生转变B.外交官员难以施展个人才能
C.清廷仍坚守传统的宗藩外交D.思想禁锢必然导致甲午战败
2024-06-0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唐人于邵《送刘协律序》云:“(广东)南海,有国之重镇,北方之东西,中土之士庶,舟宗连毂击,会合于其间者,日千百焉”。时人亦有诗云:“戍头龙脑铺,关口象牙堆”“尝闻岛夷俗,犀象满城邑”。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唐代广东南海地区(     
A.南北交往频繁B.商业繁荣发展C.中外联系紧密D.政治地位上升
10 . 元朝自1271年建国起到延祐二年(1315年),即从内部关上了那扇科考大门。但一部分读书人“乃更沉潜性命之学,手编诸经传注,汇秤先儒格言,其精义奥旨,融贯演绎”。据此可知,元朝停废科举(     
A.加速了自身政权的灭亡B.旨在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C.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使程朱理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