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学者总结的日本古代文学中“长安”形象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原因解读合理的是(     
奈良至平安前期实指汉唐都城,作为诗歌吟咏的客观意象存在,总体表现出对汉唐长安的憧憬与向往之情
平安中期至平安后期不再以真实的面貌出现,而是成为一般意义上“都城”的代名词,长安形象甚至出现妖魔化趋向
注:奈良时代为710~784年,平安时代为794~1192年
A.中日文化交往逐渐减少B.日本中央集权体制强化
C.中日实力对比发生改变D.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有人指出,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对孔子和经文的解读较为怪异,在很大程度上葬送了变法的前途。这一论述的主要依据是(     
A.维新思想不敢触及封建制度B.维新变法没有得到皇帝的支持
C.改造后的儒学难以被人接受D.康有为对儒家思想改造不彻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分别为西夏文《论语全解》和宋刻本《论语集解》。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B.《论语》在西夏得到了广泛传播
C.西夏和宋代在字体上相互借鉴D.活字印刷术在宋代被普遍运用
4 . 全国人大第十二届四次会议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施政。以下对“一国两制”的解读错误的是
A.“一国两制”首先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B.回归后的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借鉴
D.回归后的香港、澳门可以保留军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