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0 道试题
1 . 建中二年(781年),唐德宗的使臣到魏博镇(藩镇)强令魏博节度使田悦“罢其(军士)四万,令还农”。田悦“集应罢者,激怒之曰:‘汝曹久在军中,有父母妻子,今一旦为黜陟使所罢,将何资以自衣食乎!’”后田悦自出家财,重新安排军士回归部伍,于是“军士皆德悦而怨朝廷”。此事可用于说明(     
A.安史之乱的爆发具有必然性B.唐朝中央集权遭到巨大威胁
C.部分节度使已有抗旨的倾向D.唐德宗有效打击了藩镇势力
2024-05-02更新 | 53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夏威夷发起成立兴中会,第一次发出了复兴中华的号召;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也从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开始;严复在天津的报纸上第一次提出了“救亡”的口号。据此可知,甲午中日战争(     
A.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B.开启了知识分子的救亡运动
C.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D.促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2024-03-0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这一时期来华耶稣会士其数甚多,仅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所载就有467人,而荣振华《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则有920人。耶稣会士们带来了中国第一张世界地图——《万国舆图》,上面所标明的世界那么多的国家,表明中国并非世界的中心。一大批书如《几何原本》《同文算指》《远西奇器图说》的翻译,使西方的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和医学等诸多领域的科学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在这种新环境下,学界空气当然变换。此后清朝一代学者,对于历算学都有兴味,而且最喜欢谈经世致用之学。

——摘编自《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晚清时期,进行中西文化交流工作的,首推西方传教士。除了强势入侵之外,这个时候的传教士更多地采用办报、译书、兴学等间接传教手段,运用报纸、期刊、书籍这些媒介,将其所熟知的西方文化知识思想等传播到中国。西方文化得以大量传入中国,对当时许多中国人,尤其是维新派人士的思想触动极大,对孙中山等革命派的思想也产生过直接影响。除了传教士之外,从事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另一大主力是大批中国留学生。自洋务运动开始,晚清政府便开始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甲午战败,一大批知识分子纷纷到国外学习,掀起了一股狂热的留学运动。通过这些留学生,将西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翻译介绍到了中国,而在不断学习西方文化和不断的思想进步中,大部分爱国的留学生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摘编自易永忠《探源晚清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文化交流第一次高潮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相比,晚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024-03-01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如表是1915年全国钢铁产量及其分布情形,根据表可知,当时(     
地区产量(吨)备注
湖北136540此系汉阳铁厂炼成之铁
奉天(今辽宁)29530本溪湖煤铁公司所炼
山西72000平定、晋城、高平盂县、隅县等处土法所炼
湖南26000宝庆、茶陵等县土法所炼
四川25000涪陵、恭江等县土法所炼
云南11000镇雄、剑川、曙峨等县土法所炼
其余各省10000均系土法
总计310070其中土铁144000吨
A.技术进步存在地域差异B.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C.手工业占据主导性地位D.经济布局逐渐平衡
5 .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诸多重大调整。下列各项,属于西汉初年施政方针“重大调整”的是(     
A.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D.设立中朝,牵制外朝
2024-01-29更新 | 141次组卷 | 66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姚莹在所著的《康𬨎纪行》书后专门附了一幅《今订中外四海舆地总图》,并称之为“四海万国,具在目中,足破数千年茫眛”。这一做法(       
A.有助于国人了解世界形势B.启迪了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C.旨在敦促政府“师夷长技”D.开创了“开眼看世界”的先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维新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史料指出戊戌维新运动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     
A.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促进了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的觉醒D.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8 . 战国时期,“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自身而为将。”这一现象(     
A.冲击了贵族政治B.推动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C.促进了私学兴起D.标志官僚政治得以正式确立
9 . 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发展,掀起了中国边疆研究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涌现出了《朔方备乘》《康輶纪行》等一大批代表作。这一时期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反映出(     
A.清中叶以来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B.中西间史学观念的融合加深
C.康雍乾年间边疆危机的不断加深D.近代史学家强烈的忧患意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一方面吸收了道家与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制造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等神学理论,以神权论证君权,以天道论证人道,宣扬“天不变,道亦不变”,回答了汉武帝“欲闻大道之要,至论之极”“垂问乎天人之应”等问题,使儒学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从而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在具体政治实践中,董仲舒一改孟子“迂远而阔于事情”的缺点,继承了荀子的外王路径,改造儒学,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使儒学能够满足封建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等现实政治的需要。

——摘编自王杰《汉代神权政治的重新确立——董仲舒与儒学的神化》

材料二   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实现了与政权的有机结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其后果正如有些学者所说,“自从儒学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的自由,儒生成了皇权之下的官员,他们不能不受到皇权的制约与束缚,而为了那些利益,儒生从此也不能不采取实际而灵活的策略与态度”。

——摘编自申波《论董仲舒对儒学的法家化改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