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作为必读教科书,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并不在五经之列。这些举措
A.有利于巩固汉代的大一统事业
B.使儒学成为政府选官的主要标准
C.表明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儒学
D.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2019-01-30更新 | 1868次组卷 | 50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二中学新校区2019年高三上期阶段性测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对于秦始皇“焚书”事件,西汉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述为“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而东汉王充在《论衡·书解》中则记述为“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俱在”。据此可知
A.两种记述因差异过大均不足为信
B.历史记述会因依据不同而相异
C.各种历史记述都需通过考古实证
D.时间性决定历史记述的真实度
4 . 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
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2019-01-30更新 | 3085次组卷 | 26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巢八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解释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2019-01-30更新 | 2292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大练习文综历史试题
6 . 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
A.文学艺术的多元
B.对外交流的频繁
C.社会经济的繁荣
D.三教合一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后期著名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所作序言中说,白诗被“缮写模勒(仿照原样雕刻),卖於市井,处处皆是……自篇章己来,关有如是流传之广者。”由此可见
A.白诗关注民生最为流行B.民众商品意识普遍增强
C.政局变动刺激文学繁荣D.技术进步有益文化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与汉代海昏侯刘贺有关的历史材料。据此可知
历史材料出处
其(刘贺)天资喜由乱亡(无),终不见仁义……荒淫迷惑,失皇帝礼仪,乱汉制度。《汉书·武五子传》
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刘贺),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也。《汉书·儒林传》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包括《悼亡赋》《易经》《礼记》《孝经》《医书》《论语》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

A.刘贺昏庸无道不重礼制
B.当时皇室重视儒学教育
C.汉代“四书”地位超过“五经”
D.刘贺以皇帝的身份下葬
10 . 《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旱的甘霖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B.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
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D.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