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打破了先前诸侯割据的疆界,以禹的名义把战国时的天下分为九州,既包括中原地区,又涵盖了四夷之地。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有了统一族群观念B.战国时期分封制开始遭破坏
C.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势力衰微D.此书托禹名义而无研究价值
2 .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一在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3年后一度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出现材料中广告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计划经济,政府控制
C.改革开放,经济发展D.特区建立,广告兴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利用铜。到了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臻于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可以从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先秦青铜器,例如展示了酒礼器中至尊气象的四羊方尊,湖北随县出土的大型编钟,等等,看到当时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高超境界。除大量的青铜器之外,还总结出有一定合理性的青铜合金配比规律,即按照青铜器的不同用途的性能要求,配置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这就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金有六齐”。

——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材料二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种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卜辞的内容,绝大部分与殷商王室有关。小至殷王的耳鸣、牙疼,大至年成、祭祀、征伐,无不以殷王或王室为中心,其他非卜辞的刻辞也是如此。因此,认定它是殷代王室的档案,是可信的。甲骨文卜辞的文句都很短,而西周出现了上百字、数百字的铭文。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及其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是甲骨文能比拟的。金文又多讲求押韵。西周较长的铭文都比较注意纪时,显然更利于仔细地记述历史事件。对于认识商周,特别是西周的历史文化,金文是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代和西周的代表性文字,并说明它们的历史价值。
2022-10-1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探讨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材料一   改良派与革命派在甲午战争后相继登场的初期,即以各自的思想主张表现出了它们的不同面貌。但在维新运动的高潮中,互不干预,且以互为中国的前途履险而默认。但到1903年,孙中山在《敬告同乡书》中公开宣布:“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他的话表达了对改良派的失望,同时又明确地划分了革命与改良两个阵营的界线。章太炎在同一年发表的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文章,则用更加尖刻的语言说明了两者的对立,从而揭开了革命和改良大论战的序幕。

——选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于是,“改造社会”、“建设新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逐渐响彻全国。各种报刊纷纷参加社会改造和中国出路问题的讨论。改造社会的问题在思想界被提到突出的地位,成为先进青年关注的焦点,这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还是第一次把“改造社会”放“个性解放”表明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已从表层向更深层次开掘。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共的成功依靠党的积极分子的一致性,他们一定要在理智上深深相信党的路线的智慧。路线的正确性一定要用理论原则和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件事的完成是逐渐创造了一套在西方通常称为“毛主义”的概念,在中国则比较谦虚称为“毛泽东思想”。它代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把它的普遍原则用之于中国的特定情况。

1977年召开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说:“在延安中央党校,毛泽东同志亲笔题的四个大字,叫实事求是。我看大庆讲三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就是实事求是。我认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就是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这些话显然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稍后若干重要事件的发生或重要路线的制定,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整理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全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思想主张”的角度指出20世纪初期革命派与改良派表现的“不同面貌”,并简述章太炎在揭开“革命和改良大论战”“序幕”中所做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民众觉醒的角度,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创造”的典型事例;从邓小平反复强调的“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视角,扼要说明1978年“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要事件”或“重要路线”,
2022-02-2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对于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梁启超认为“在那个年代有那样的议论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蔡元培甚至称其为“中国的卢梭”,将其《明夷待访录》说成是“中国的《人权宣言》”,以上言论意识到黄宗羲的思想
A.与卢梭的民权观本质上并不一致B.对于近代民主运动具有重要价值
C.与他们追求的政治理想不尽相同D.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2022-02-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明朝后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于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

自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亚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与海外贸易的发展相联系,白银货币化成为明朝后期到清朝引人瞩目的现象。明初以铜钱、纸币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导致信用下降,……明朝中期,朝廷被迫弛用银之禁,而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恰好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不变质、易分割、价值高等优点,其货币化本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三年平定台湾后,即开放海禁,翌年设立江(上海)浙(宁波)闽(漳州)粤(广州)四海关。乾隆二十二年起清廷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

——《中国经济通史清代经济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时期的中外交往活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朝前期对外经济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独口通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
B.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
C.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
D.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
2018-11-10更新 | 432次组卷 | 51卷引用:江西省临川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8 . 据史料记载,1839年9月穿鼻海战,英军无人员伤亡,清兵则死亡15人,中国水师29艘战舰几近全毁。而林则徐报告皇帝“收军之后,获夷帽二十一……项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这种现象反映出
A.中国人的封闭愚昧
B.战争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C.对英作战指挥失误
D.中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明清这两种分封
A.背景相同
B.对象不同
C.目的相同
D.内容相同
2018-05-02更新 | 155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临川一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底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9年,蔡元培在演讲中说:“我敢断定白话派一定占优胜。但文言是否绝对地被排斥,尚是一个问题。照我的观察,将来应用文,一定全用白话。但美术文,或者有一部分仍用文言。”这表明蔡元培
A.对文学革命前景感到悲观B.承认新文学仍有创新的必要性
C.重视旧文学的实用性价值D.批判文学革命中的极端化倾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