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52 道试题
1 . 汉代,今朝鲜半岛的玄菟、乐浪“郡初取吏于辽东”;云贵高原的群制、永吕、越满郡太守多为巴蜀籍;长沙出土的“逃阳令印”表明岭南地区的一些郡县官吏来自湖南。由此可知,汉代(     
A.长途贸易较为发达B.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C.加强对边疆的统治D.官僚政治日益完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而关中辅渠,灵轵引堵水;汝南、九江引淮;东海引巨定;泰山下引汶水: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然其著者在宣房。

太史公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遂至于会稽太湟,上姑苏,望五湖;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西瞻蜀之岷山及离碓;北自龙门至于朔方。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摘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据《新唐书地理志》所记载全国水利工程共236处,前期为155处,后期81处,前期约占三分之二弱。若以秦岭及淮水以南为南方,以其北为北方,则北方前期水利工程占104处,南方51处,北方占三分之二强。但若加上前期陇右道地区的水利,则前期北方占十分之七八或更多。从后期南北地区情况看,后期81处水利中北方仅为14处,南方67处,南方占十分之八强。

——摘编自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西汉时期水利兴修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水利工程的分布概况及形成原因。
7日内更新 | 11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合格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反映的是寒门子弟入仕比例的变化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世卿世禄制的限制B.九品中正制的影响C.察举选官的盛行D.科举制度的推行
2024-05-19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卷
4 . 改革开放以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史学界对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历史文化认同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国近代社会进程的基本线索等方面的理论创造获得了一批很有意义的成果。这些研究(     
A.有助于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
B.源于“双百”方针“二为”方向提出
C.表明中国史学研究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D.改变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提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据此推断,所谓的“合”是指(     
A.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
C.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
2024-05-12更新 | 130次组卷 | 35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宋代军队主要分为禁军和厢军,关于厢军,史书有所记载,如《神宗史志》 “材不中禁卫,而力足以充役,为厢军”;叶适《水心别集》 “厢军供杂役,禁军教战守”;马端临《文献通考》 “宋朝凡众役多以厢军给之,罕调丁男”。由此可见,宋代厢军(     
A.主要从事后勤保障B.专门用于配合禁军作战
C.替代了农夫的力役D.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唐朝刘晓上疏:“国家以礼部为考秀之门,考文章于甲乙,故天下响应,驱驰于才艺,不务于德行”。贾至认为科举忽视先王之道,滋生了小人之道,“致使禄山一呼而四海震荡,思明再乱而十年不复"。据此可知,科举制(     
A.出现了重才轻德现象B.选拔了德才兼备人才
C.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D.反映了价值观的变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需要补充的是,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起源与演化》

材料二   清朝对西南边疆的统治进一步深入。清代将原属四川的播州地区(今遵义一带)划归贵州,广西北部地区的罗甸、望谟、册亨、贞丰数县亦并入贵州。为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清朝在云南等边陲地区实行富有特色的基层驻军制度即汛塘制度,在边远地带以及与邻邦接界的地区,大量驻守绿营兵和各种土军。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使之同于内地。

——摘编自杨永福、陶亚敏《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措施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分散地方机构权力的角度指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并概括元朝行省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统治的措施并简述其作用。指出清朝治理西南的政策趋势。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有企业改革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推进。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先后对国有企业实行扩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和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国有企业的活力有所增强,对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逐步提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在80年代的基础上朝着转换机制、政企分开、制度创新、战略调整的方向迈进。在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激励的同时,国家还加强了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一方面,国家对一些重点企业实行了稽察特派员制度,加强了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另一方面,为保证激励和约束的依据的真实性,大部分地区对一些国有企业实行了会计委派制。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有企业稳步改革》

(1)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企业改革成效的因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得原本积贫积弱的中国更加千疮百孔。国民党统治下的广大农村呈现一片衰败景象,社会问题根深蒂固,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日益加剧,对此,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对根据地进行有效的社会治理,将其建设成抗战的坚强堡垒,是尤为必要的。而要真正发动人民群众抗日,巩固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实现全面抗战的胜利,就必须高度重视根据地的社会治理,将维护人民的利益落到实处。

材料二   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治理,主要是在党的领导下,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二者密切结合,有机统一。基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对各项社会问题进行治理时,必须采取更直接更有效的举措。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和完善民主政治建设,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发展社会生产,建立群众组织,兴办教育事业,广泛开展宣传工作等措施,使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治理工作得以有序推进,且取得了明显实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一珂《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社会治理的研究》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增强了他们对根据地民主政府的信任和认同,这对稳定根据地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张卫波《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治理及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进行社会治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进行社会治理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社会治理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