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2 道试题
1 . 中国乡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移动人数(1982-2000年)(单位:万人)

时期

城镇总人 口增加量

人口移动 人数

劳动力移 动人人数

人口移动 年平均人 数

劳动力移 动年平均 人数

1982-1990

8715

6510

3208

814

401

1991-1995

4979

3901

2020

780

404

1996-2000

10732

10237

5732

2030

1145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2022-08-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刘焯,隋朝信都人,熟知经学,受聘为州博士。开皇六年,洛阳《三体石经》运至京师,因文字磨损难辨认,朝廷召群儒考证,刘焯以真知灼见力挫诸儒,由此受忌恨被革职;还乡后曾被召用,又再被罢黜,遂专心著述,写出《历书》《五经述义》等若干卷。隋炀帝时期,他在《皇极历》中创立“等间距二次内插法”,较好地解决了太阳运动不均匀性的计算问题;主张改革推算二十四节气的方法,并运用等差级数法和坐标变换法等解决计算问题。他第一个对史书记载的“千里影差一寸”说提出异议,力主实测地球子午线;较精确地计算出岁差,定出了春分点每76.5年在黄道上西移1度,与现行数据非常接近。他在天文学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天文学家刘焯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概括刘焯取得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焯身上体现出传统士大夫的精神品质。

3 . 材料一


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四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片所示,是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的文物。它们证实了我国农业生产上怎样的基本史实?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原有的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发展,对此,商鞅在变法中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
(3)材料四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反映了我国1979~1981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变化情况。表中数据反映了
年份农业(%)工业
轻工业(%)重工业(%)
1979年26.632.141.3
1980年27.234.338.5
1981年28.836.734.5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业发展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优化产业结构D.国家坚持了优先发展重工业
5 . 据统计,从1953年7月开始到1954年5月,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为214798个,进行 选举的人口共为5.71434511亿人;登记选民总数占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参加投票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这些数据表明,我国
A.已开始走向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已趋向完善
C.人大制度的建立条件业已具备D.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框架基本确立
6 . 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此表反映出当时新中国
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
建交国家109100

A.外交发展面临一些困境B.深受两极格局对峙影响
C.贯彻“一边倒”外交方针D.外交方针遭到西方抵制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部分研究成果表

作者标题
①朱荫贵《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2012年)
②问昕《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政治》(2012年)
③张翔等《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分析——基于1895-1926年宏观经济数据统
计分析》(2011年)
④关凤利《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贡献及其失败教训》(2012年)
杨丽坤《论辛亥革命涤荡下的思想现代化》(2013年)

材料二   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就材料二中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的观点,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类说明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要求:先分类,然后写出序号,再进行说明)。
8 . 如表为1961-1964年我国农民基本生活情况表。表中的数据变化表明我国这一时期
项目
农民消费水平
(元)
粮食消费量
(斤)
猪肉消费
(斤)
各种布消费
(尺)
1961年82317.572.828.6
1962年88329.254.4311.4
1963年90329.298.5412.24
1964年95363.9411.2315.4
A.工业落后面貌得到改变B.机械化生产在农村普及
C.集体经营提高了生产力D.经济政策调整取得成效
9 . 解放战争爆发初期,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西方认为中国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而毛泽东却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主要是因为毛泽东
A.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B.认识到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
C.认为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D.预判国际形势对中国共产党有利
10 . 如图是南京国民政府在不同时期发行法币的数据图。对1945-1947年法币发行数额急剧增加解读准确的是(     
A.政府借鉴欧美经验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导致政府金融公信度下降
C.化解了国内市场货币流通不足的困境
D.导致政府金融公信度下降推动民族工业的战后复兴
2022-07-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2)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