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年实行什么地方行政制度,这一制度给西汉带来了怎样的政治问题?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2022-03-0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威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论语》中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日:“庶矣哉。”冉有日:“既庶矣,又何加焉?”日:“富之。”日“既富矣,又何加焉?”日:“教之”。孔子的主张
A.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B.说明教育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C.为仁政奠定物质基础D.反映儒学无法适应社会需要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尚书省领二十四司,尚书令一员。正二品。武德中,太宗为之,自是阙而不置。令总领百官,仪刑端揆,其属有六尚书。凡庶务,皆会而决之。……门下省侍中二员。……凡军国之务,与中书令参而总焉,坐而论之,举而行之,此其大较也。……给事中掌陪侍左右,分判省事。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中书省,中书令二员。……中书令之职,掌军国之政令,缉熙帝载,统和天人。入则告之,出则奉之,以厘万邦,以度百揆,盖佐天子而执大政也。……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

材料二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省分工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哪些解决的办法。
(3)依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并分析宰相被废后带来的影响。
2023-04-3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质检(二)历史试题
4 . 北宋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改朝换代之际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慷慨呼号。这反映了
A.注重社会和谐与稳定B.强化社会责任与担当
C.加强社会治理与规范D.培养社会伦理与道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