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27 道试题
1 .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整合。

——百度百科民族融合

材料二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材料四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此后开辟的中外交通路线称为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4)材料四中北魏政府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请问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谁?他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4-05-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诸子学官一时并罢;建元六年,“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及文学儒者教百人”;元朔五年,开办太学,培养儒家治术人才。

——摘编自《汉魏六朝时期的教育变革》

材料四:如图为轮台古城遗址,它位于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当地人称轮台城为“奎玉克协海尔”,大意是“灰烬中的城”。公元前60年,西汉正式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国”,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摘编自央广网《丝路遗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和汉朝在政治方面的重大举措。
(2)材料二出土文物实证了秦始皇为巩固大一统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与哪项措施有关?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中汉朝设置的机构名称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5)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突出的历史特征。
2024-05-3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返日留唐学生的策动下,日本发生著名的大化改新。日本社会各阶层也深受唐文化浸染,他们吟诵唐诗,雅好唐乐,发展“唐绘”,行唐礼,着唐服。同期的朝鲜和后来的越南,均以中国为文化母国。中国文化传递出其独有的“智慧之光”。对此最全面的解读是(     
A.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B.唐文化从多方面影响着日本
C.唐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D.大化改新使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
2024-05-3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唐初贞观十三年高宗永徽元年武周神龙元年玄宗开元28年天宝十三年
200304380615841906.9
A.社会风气开放B.经济发展C.中外交往频繁D.民族交融
2024-05-3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人认为:“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A.全面地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B.真实地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C.客观地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D.掩盖了唐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2024-05-3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名臣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加强中央集权B.社会经济发展C.开通大运河D.实现国家统一
2024-05-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图所示左图是大同云冈石窟的佛教居士维摩诘像,头戴尖顶帽,身着窄小胡服,具有典型北方少数民族特征;右图是孝文帝迁都后洛阳龙门石窟的同题材作品,头戴高帽,宽衣博带,与东晋顾恺之所绘维摩诘画像较为相似。这反映当时(     

A.佛教改变了中原生活习俗B.石窟艺术已遍布大江南北
C.佛教是绘画雕塑唯一题材D.文化交流呈现交融的趋势
2024-05-3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书中还记载了很多农谚,如“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等。这反映了农业生产(     
A.要充分利用土地B.要重视选育良种
C.要顺应天时地利D.要改进生产技术
2024-05-3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根据估算全球约有八千万客家人,其中广东、江西、福建等省份共有约5000万人口,广东独占3000万,惠州、梅州、赣州、汀州为“客家四州”,“客从北方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B.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
C.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
2024-05-3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时代的阶段特征是(     

A.文明初现B.制度创新C.政权分立D.繁荣开放
2024-05-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