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高三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研究。

材料一: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而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是知识”,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基础,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由教育而来”。

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于语类》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材料四: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的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来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明理学如何发展儒家思想的?它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3)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某班级开展主题活动“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其中一位同学的分享内容如下:这说明(     
最早号召和建立抗日武装
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略
开辟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
领导人民问仇敌忾,铸就抗战精神
A.中共的敌后战场始终作为抗日主战场B.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中共认为只要有强大的军队必然胜利D.中共成功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
2023-10-2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3 . 某兴趣小组以“大境门”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搜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境门

1644年,清朝在张家口长城上修建了万里长城线上的最后一个“关门”,顺治皇帝亲笔题字——大境门。1927年,察哈尔都统高维岳为大境门内外的高山大川所感动,在大境门上面写下了四个颜体大宇“大好河山”。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何孟雄等在大境门内外开展革命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数万抗日同盟军宣誓出征,北出大镜门,抗击日寇,收复失地。

1945年8月2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从大境门攻入张家口,从日寇手中解放张家口。

1948年12月24日,人民解放军取得平津战役西线张家口战役的胜利,从大境门入城。

1982年,大境门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2月3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传递在张家口大境门遗址进行。


请你选用新的时间尺,对材料中的大境门的主要历史阶段进行划分并阐释阶段特征。(要求:划分为两个或三个阶段,阐释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23-07-0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甲: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漫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鬟鸣凤。


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炽,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
(2)根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
(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为主题的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展开了相关的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文明因交流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仲音
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

——习近平


材料
作为鲜卑族政权,拓跋宏大力推行汉化改革,移风易俗,为了更好的学习汉人文化,他将首都从平城迁至洛阳,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军事上向南发动对南朝梁国的战争,大力开疆拓土。最终鲜卑族融入华夏文明圈,长期战乱的中原大地再次焕发生机,而孝文帝的改革比彼得足足早了一千多年。由于其改革极大推动华夏文明发展,所以孝文帝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之一。

——摘编自百度文库

鸦片战争前,中国作为东方的大国已经经历了两千年的封建文明史,它的文化曾经一度辉煌,对周边邻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具有不言而喻的优越感。
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关闭的大门,使中国看到了自己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学习西方的行动。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行打开了近代中国的大门,“西方文化也通过战争、暴力和对中国的掠夺强行向中国输入”引发了之后半个世纪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                                                                      

——摘编自百度文库

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摘编自1 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一次接见外宾时的谈话

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文明的碰撞,有的同学看到了文明的融合,有的同学看到了二者间的复杂关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辛同学参加了以“战争与民族意识觉醒的关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了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对于德国曾是莫大的耻辱,而同时它又是德国走向民族大复兴的转折。

——【俄】列宁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

——梁启超


材料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占领的国家和地区民族的反抗。德意志资产阶级深深感到其利益受到严重的威胁,德意志爱国主义者认识到了加强民族意识、唤醒民众民族自觉的必要性。他们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致力于民族解放斗争,民族复兴运动开始广泛地兴起。

——摘编自罗群芳《拿破仑战争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1894年,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895年,严复首次在《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最终演变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901年,面对“亡国灭种”的严峻危机,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从而开启了近现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精神重构的伟大历程。

——摘编自布海璐、毛维国《论近现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精神的重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与民族凝聚力建设探寻》

通过研读,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14更新 | 331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演练(三)历史试题
7 .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材料   小楚同学参加了以“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把建国以来《人民日报》对辛亥革命纪念报道进行了梳理,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年份篇数《人民日报》社论主要内容
19510
196132《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一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阐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19710
1981103《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炎黄子孙团结起来,为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实现振兴中华的宏图,为列祖列宗争光,为子孙后代造福,努力奋斗
199129《继往开来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追求,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不懈奋斗
200129《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我们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就是要激励全体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努力营造爱国、统一团结、奋进的良好气氛,为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祖国统一努力奋斗

——摘编自刘建庄《辛亥革命纪念报道研究》


关于辛亥革命的纪念活动,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的偶然,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的必然,有的同学看到了二者间的复杂关系。请任选笔记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历史时期,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某班历史课围绕“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方法一   史料研读

材料一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1)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皇帝的做法。本质上反映了什么?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

材料三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清】昭梿《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三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方法二   问题讨论

(3)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4)某同学整理了有关“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特点”的内容。请补齐空缺部分。

①皇帝独尊,如:皇帝自称“朕”。

②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皇帝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18-10-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富平县蓝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2012年是《南京条约》签署170周年,百年荣辱起于此,某班同学以此为契机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不同史观解读《南京条约》,下列研究性成果不正确的是
A.西方工业文明与东方农耕文明的冲突——文明史观
B.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全球史观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的必然结果——革命史观
D.晚清人们生活习俗出现西化——社会史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