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拥有行政权、军权、也拥有人事任免权及外交权;同时规定这些权限必须受到议会的批准。由此我们可知中华民国:
A.实行责任内阁制
B.强调法治原则
C.注重权力的制约
D.维护民主共和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秦代谪戍移民,虽然在当时是暴政,但是却传播“华风”于边疆,使野蛮之族同化于“中县”。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秦的暴政引发了移民B.移民促进了国家统一
C.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历史事件D.移民促进了民族融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朝康乾盛世的创立者之一的乾隆帝认为:奸臣固然并非国家兴事,名臣出现也不是什么好事。因此强调“乾纲在上”,没有名臣奸臣“亦是社稷之福”,据此推测乾隆帝
A.强调大臣的绝对服从
B.通过文字狱镇压异端
C.设军机处加强皇权
D.废除议政王会议制度
4 . 明朝初年,朱元璋认为: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我排斥在政权之外,对这样的人即使“诛其身而没其家”也不为过。据此可知明朝: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加强了文化专制
C.强调绝对控制人才
D.用八股取士限制思想
5 . 在秦朝时期刑罚野蛮,肉刑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汉朝初年缇萦救父是二十四孝经故事之一。缇萦,有姊而无兄弟,排行第五,自幼聪慧、孝亲。缇萦的父亲淳于意被人诬陷,要受肉刑的处罚。孝顺的缇萦将父亲的冤情上书汉文帝,以舍身救父得免肉刑的义行,感动汉文帝诏令废除肉刑。据此可知
A.秦汉推行严刑峻法
B.汉朝以孝治国
C.汉朝妇女的地位较高
D.法制不断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儒术在专制制度的卵翼下不断发达变迁;同时全社会都认为儒术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此在一个重人治重教化的社会里推行有此特长的儒术就成为了必然。由此可知
A.儒术重人治教化
B.思想文化受到社会环境制约
C.专制制度促进了儒术的进步
D.儒术适应了大一统
7 .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认为自己的统治地域已经达到某种程度的饱和,因此决定固守,不再拓展土地,明军永不征伐他国。即使面临东南沿海的倭寇之患,为了息事宁人而将沿岸的居民后撤,并且要求臣民不得出海。据此可知明朝
A.防止倭寇之患而推行海禁
B.理学导致了中国逐步的封闭
C.抗击倭寇成为明朝的首要任务
D.完全拒绝了与海外的沟通。
2017-10-06更新 | 3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高2018届高考历史选择题仿真训练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汉朝人民在缴纳赋税时,算赋口赋用货币;田租用谷粟,更赋可用货币代替;买爵赎罪用谷粟,同时政府支付多用黄金或钱,东汉则布帛多于黄金。由此推测
A.农民对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B.农民的负担沉重
C.商品货币关系复杂
D.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
9 . 秦汉时期仍然离古不远,因此尚武精神犹存;秦始皇用兵之时,中国经济已经遇到瓶颈。汉武帝用兵从军事上来看总的是败北多,胜利少;从结局来看,因为与交战国实力相差太远,因汉朝虽然获胜,但是劳费巨大,效果最小。据此我们可推测
A.经济实力对战争有一定的影响
B.秦汉推行尚武精神
C.汉武帝缺乏军事才能
D.秦汉受到远古思想的影响
10 . 孙中山曾组建中华革命党,要求所有的党员对他绝对服从。从后来的研究表明,孙中山要克服党内部一盘散沙的局面而可能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据此可知孙中山希望
A.建立个人垄断的政党
B.用中华革命党取代同盟会
C.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
D.增强国民党的战斗力
2017-10-06更新 | 4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高2018届高考历史选择题仿真训练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