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2022-01-17更新 | 1202次组卷 | 236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查历史试题
2 .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这位学者观察问题并得出历史结论的依据是当时两国(     
A.政权有无发生更替B.社会转型有无差异
C.国力对比是否悬殊D.革命途径是否迥异
2021-05-21更新 | 314次组卷 | 67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竞培中心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法规范,重视道德教化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2020-10-16更新 | 203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
4 . 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前往长安投考太学,他不必准备的材料是
A.《诗经》B.《春秋》C.《韩非子》D.《礼记》
2020-08-11更新 | 338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时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鹅湖之会后,朱熹赋诗一首,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
A.南辕北撤B.大同小异C.水火不容D.大异小同
2020-01-29更新 | 106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一中人教版高中复习检测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
A.
B.
C.
D.
2019-11-11更新 | 574次组卷 | 58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第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九次周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有人说:“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下列文化现象的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的实现——浪漫主义文学出现
B.启蒙运动进入高潮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C.20世纪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印象派绘画出现
D.明中后期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王阳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2019-09-1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一中人教版高中复习检测历史试题
8 . “觉悟’的声浪,在二十世纪新潮流中,澎渤得很利害。……有了这种‘觉悟’,遂酿成这次全国的‘学潮’,冲动了全国的学生界……“酿成”此次“学潮”的原因之一是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C.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诞生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19-09-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一中人教版高中复习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关于武王讨伐,孟子评论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这说明他
A.有进步的历史观
B.有可贵的民本思想
C.推崇暴力革命
D.主张“性本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儒家思想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材料二: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他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

材料三: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在治国方面的主张。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019-08-1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