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75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长期以白银为主要计价单位,但国际市场的银行却极不稳定。如图是学者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对1890-1936年国际银价、汇率及国外物价指数走势的分析。这种银价的波动(     

             国际银价、汇率及国外物价指数的长期走势
注:白银在国外的购买力=美国批发物价指数/银价指数指数均以1926年为100
A.整体上有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B.导致中国的民族工业长期缺乏资本支撑
C.加速了欧美国家金本位体制的崩溃D.便利了列强卷土重来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024·湖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陈胜占领陈后,三老、豪杰建议“复立楚国之社稷”,陈胜乃建号“张楚”。项羽在彭城建“楚”,号西楚霸王,分封诸侯。这折射出(     
A.秦朝的暴政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B.农民起义迫切需要树立政权合法性
C.秦文化的扩张严重滞后于政治发展D.楚文化在秦朝末年最具社会影响力
7日内更新 | 503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夏商时期,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是氏族,至西周春秋时期则是宗族。春秋中期,一个地域的民众,非必只有一族,居于某地的民族就被称为某地之人;普通民众,一般都同时有两种身份,一是某族之人,二是某国之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早期国家治理体系走向成熟B.宗法分封制崩溃带来的后果
C.生产力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D.统一战争加快民族交融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李可染创作的套色木版年画《新得的黄牛》,上有题诗为:“前天分了房和地,今天拉回大黄牛,犁铧绳索收拾好,明天先耕村东头,只要咱们加油干,往后吃穿再不愁。”这反映了画家(     

A.受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影响B.对农村土地改革的支持
C.对农业生产合作化的赞颂D.对农业机械化缺乏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增长依然高于工业制成品。到1990年,中国终于实现了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到工业制成品的转变。2001年以来,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占出口产品总额的比重平均达到约94%。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B.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C.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D.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是新华社发行的《吴起镇会师》这次会师(     

A.从根本上扭转了国共军事力量的对比B.有助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
C.使陕北成为党中央“落脚点和出发点D.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二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024·湖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图是1972年的宣传画《工业学大庆:向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同志学习》。该绘画意在(     

A.赞美劳动者素质的提升B.弘扬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C.揭示工业化的艰难历程D.展示阶级斗争的建设成果
7日内更新 | 7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代初期采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战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这一变化(     
A.客观上减弱了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B.推动了雇佣关系的逐步普及和发展
C.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D.促使均田制度渐趋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轮船招商局在新轮试航之时,常邀请媒体人士及中外官绅参观;通过《申报》介绍“江宽”轮“身长250尺,舱面宽40尺,楼面宽70尺,可载货2144吨”,“海晏”轮“上等客房可容60人……客堂可容50人”;招商局还在年度账目中展示各艘航轮的成本、折旧、运能。该局的上述做法(     
A.实现了富国强兵B.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C.传播了工业文化D.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33年、聂耳在上海结识卖报女孩“小毛头”,对卖报儿童悲惨生活感同身受,创作《卖报歌》:“……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耐饥耐寒地满街跑,吃不饱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谁告,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1934年,《卖报歌》在《扬子江暴风雨》公演中演唱,后广为传唱。这表明,《卖报歌》(     
A.进一步推动了抗救国运动B.充分发挥了音乐的教化育人功能
C.反映了上海人民生活的艰辛D.弘扬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抗争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