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1915年古德诺称: “中国数千年以来……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四年以前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杨度也将民国成立以来政治动荡、人民所遭痛苦,悉归罪于共和政体。这从侧面反映出(     
A.民主共和思想未深入人心B.袁世凯复辟帝制主要原因
C.部分人对现实的客观评述D.新文化运动开展的必要性
2024-01-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40余艘,士兵4000多名,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以上内容属于(       
A.历史事件的叙述B.历史影响的评述C.历史原因的分析D.历史结论的阐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后世有学者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2022-01-22更新 | 301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4-2015学年云南师范大学五华区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5 . 下图为时人对五四运动的评述。这一评述反映出五四运动
A.支持中国代表拒签对日合约B.使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C.促使日本改变对华既定决策D.激发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2022-01-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秦与隋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关于两个王朝灭亡的原因历代均有评述,有人认为急切的政风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受秦隋二世而亡的影响,后继的汉唐王朝在政治体制上均有所倒退。下列史实属于“倒退”的是
A.郡国并行制B.以“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
C.三省六部制D.采用科举制为新的选官制度
7 . 有历史学家曾提出,研究历史要坚持“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与“西用”均落后时代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激进派反封建之必须
8 . 黄宗羲提出“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顾炎武也说过“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下列对他们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  )
A.推崇先秦时期封建制度B.削弱了清初君主专制统治
C.反对古代中央集权制度D.对近代民权意识产生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这可能是对哪一作品的评述?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民报》D.《新青年》杂志
10 .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②作者对“原理”开创持赞赏态度
③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④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