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传承、创新是中华文明延续和发展的重要特征。请回答:

(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他的核心思想主张是什么?孟子对此有何新发展?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2)魏晋南北朝以后,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新的挑战。两宋时期的思想家们是如何应对的?由此,南宋以后儒学居怎样的地位?

(3)明末清初,出现了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以顾炎武为例,列举其主要观点。

(4)纵观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推动其不断完善的主导因素有哪些?

2 .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民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的内容是什么?

(2)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什么?20世纪80年代在农村、城市具体表现是什么?

(3)中国特殊的发展模式中的经济模式是什么?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对这种模式的形成有什么贡献?

(4)谈谈你对“中国特殊发展模式“的认识。

3 . 结合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自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取得了重大外交成就,请写出其中的三例。
2)、中国哪一年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国又同亚洲和美洲的哪两个发达国家改善关系?写出这两国来华访问的领导人。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新中国在外交上一贯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2016-11-21更新 | 9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省大丰市新丰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请回答:
(1)魏源和梁启超基本思想分别是什么?
(2)说明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有哪些?
(4)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是谁?《新青年》杂志的内容在五四运动后有了
什么变化?
5 . 开放与交流是文明间对话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汉代丝织品曾远销到古罗马。汉代中西方货物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是什么?
(2)明清时期中国昧于世界近代化潮流,这和政府推行的哪一封闭性政策有关?这一封闭态势在近代中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被打破?
(3)近代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明间的开放与交流,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但先进的生产方式也传入到中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自己的近代民族工业产生。此时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资本属性上看,主要有哪两类不同的工业企业?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一重大决策重启了东西方文明对话和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针对古代以来中国政府对待东西方文明间对话的不同态度,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2019-08-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传承、创新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请回答:

(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儒学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和来源,孔子有哪些重要的政治主张?荀子对此有何新发展?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2)魏晋南北朝以后,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新的挑战。两宋时期的思想家们是如何应对的?由此,南宋以后儒学居怎样的地位?

(3)明末清初,出现了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以顾炎武为例,列举其主要观点。

(4)纵观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推动其不断完善的主导因素有哪些?

7 . 每逢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遥相而对。这既是永恒的纪念,更是崇高的敬仰。因为孙中山先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杰出代表,而毛泽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杰出代表。


请回答:
(1)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的局限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每一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这在孙中山先生的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理论认识方面,对三民主义进行了哪些改造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关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毛泽东思想主要主张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什么著作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形成?
(4)在解放战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那么相比较毛泽东思想来说,邓小平理论主要是创造性地解决了哪些问题?
2019-01-30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中学南通市三模考试考前热身练习
8 . 在中国近代,面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断的抗争与探索。
(1)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先后提出哪些革命纲领,有何进步意义?
(2)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什么?颁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进步意义?
2017-11-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请结合有关史实,选用适当角度评述这种观点。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材料三

材料四 内政决定外交。随着国内_______,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
——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什么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方针制定的出发点。
(2)材料二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什么“作为”?
(3)理解材料四,用最切合的一句话填充材料中空格部分。
(4)材料一、四,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思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