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40年来,我国的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变化和机遇,更是深深地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40年间,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请指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党的会议名称,概括这次会议的伟大意义。
(2)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请你指出当年开辟的经济特区中除深圳、珠海外的另外两个经济特区,并归纳经济特区中的“特”的含义。
(3)40年来,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请指出党和政府于1984年在改革开放领域分别采取的重大创新性举措。
(4)“40年来,我们党已经积累了成熟的改革思想、改革路线、改革经验和改革方略。”综合上述,概括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经验。
2020-05-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 .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
(1)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时期。
(2)概括隋唐、宋加强君权及汉武帝、元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2020-02-0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农业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元素,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体现出丰富的发展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历代王朝大都推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3)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在农业科技领域,哪一项科技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水稻的产量,对缓解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实行了什么政策?

(5)如今的中国,农业发展融入了现代经济的快车道,人们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到自己喜爱的农产品。这一变化得益于哪一项技术的迅猛发展?

(6)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巨变、农民生活质量迅速提升。从社会制度上看,有何原因?

2018-03-01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
4 . 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请回答:
(1)魏源和梁启超基本思想分别是什么?
(2)说明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有哪些?
(4)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是谁?《新青年》杂志的内容在五四运动后有了
什么变化?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材料三

材料四 内政决定外交。随着国内_______,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
——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什么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方针制定的出发点。
(2)材料二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什么“作为”?
(3)理解材料四,用最切合的一句话填充材料中空格部分。
(4)材料一、四,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思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