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延康元年二月,曹丕继承魏王、丞相位,制定九品官人法,由本郡推举现任朝官中的郡人充当中正,吏部据中正评定的品第对官员加以任用。这样就把原来跟朝廷相对立的乡里清议纳入朝廷选举的轨道,中正官对乡里清议的私家操纵也由此取得合法地位。这诚然是曹魏中央集权对地方大族势力的某种妥协,更体现了中央集权对地方大族势力的强力控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自隋九品中正用人流弊百出,改立科举制度……(一)设进士、明经、制科等科目招考,取士权一归中央,由朝廷定专司、专官知贡举;(二)招考向全社会开放,原则上许平民或官员“投牒自举”报考;(三)地方与中央定期、定点举行二级以上考试,命题统一,“以文取士”

——摘编自祖慧、龚延明《科举制定义再商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的过程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唐选官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认识。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历史上,士人阶层自身的演化与历史的演进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材料一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旗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文人文化”。……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诸如同学、同年、同僚、同乡以至同道之类关系而结成的友谊。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诸多事物的运行过程。……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其行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于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当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西方并猛烈冲击东方的时候,自觉的、强烈的时代意识,是新知识分子群得以产生的思想契机,也是他们区别于社会其他阶层的明显特征。“仁义礼智”被“奇技淫巧”打得落花流水,明智的知识阶层开始检讨传统学术的价值,摒弃了偏见与无知,新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中学的根基上,积极地、有选择地吸纳西学。……中国古代士人素来以治国平天下为自己的学术成就与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最终唯有通过政治的实践和检验来确证它的价值。在新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双向的角色认同。一方面他们继承并发扬士大夫,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另一方面他们又萌生与政治决裂、向知识回归的自我意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宋时期新型士人阶层的历史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推动这一群体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认为现代知识分子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