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发’指太平军、‘捻’指捻军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抵抗外国侵略)

——曾国藩


(1)材料表述的是中国近代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请列举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各1个;并写出他们的创办者。
(3)结合所学,你对这场运动有何评价?
2 . 宰相制度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1)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指出汉代中央官制的名称。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及其成因。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宰相权力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怎样的政治主张?

材料二



(2)阅读上表,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并说明自己提炼的主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

——摘编自闾小波的《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秦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

——世臂记园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1)材料一中的“三代”是哪三代?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对中国历史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
2024-02-0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市海南鲁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强调对希腊罗马经典的研究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赞扬。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被冲破,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它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刺。随后遍及欧洲大地,成为14世纪摧毁中世纪旧结构的“灾难”。……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丹尼斯《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次思想运动所承担的相似的历史使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2019-11-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6 . 史料 董仲舒详细叙说了“尊崇儒术”的理由: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分析董仲舒“尊崇儒术”的原因及实质目的。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庄子的无为政治思想承传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和老子都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所讲的“无为”主要是个政治概念,引申为一种治国之术,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到了庄子,无为思想则以自然性和超自然性为主要特色,“无为”思想渐渐脱去它的治世之义,演绎为一种无为适性的隐逸思想。                                           

------据《道家的智慧》


(1)根据材料,简述老庄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老庄学说出现的时代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什么时期的哪些皇帝采用了老庄的思想治国并出现了什么局面?
2019-11-1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问题二 中央与地方

自周代以后,我国开始确立了一套地方行政制度。秦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汉代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在继承秦代地方制度的同时也部分恢复了周朝旧制。到了元代,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控制,开始设立行中书省,标志着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3)按示例完成周、秦、汉初、元四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填写。

(4)从上述材料中归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代中国史被称为“百年屈辱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各阶级、阶层的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探索史。

材料一……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畅通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缴纳……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史部分》上册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史部分》上册

材料三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炮台,一律削平。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史部分》上册

材料四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近代哪些不平等条约?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中国是如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以材料二的内容为转折点,列强侵华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列强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客观上也有利于中国的进步,结合你所了解的史实,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10 .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指导思想,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学习到中国化的深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走向胜利。

材料二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先进的文化,但形式主义的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 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十月的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月的风”吹入我国的时间和标志。
(2)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一例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小平南方视察的背景,并指出南方谈话的核心内容和积极作用。
2020-04-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