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汉光武帝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关记载。

记载出处
“光武皇……改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后汉书·伸长统传》
“(光武帝)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资治通鉴》
“(诏令)考实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令知忠臣、孝……之义”
《后汉书·光武帝纪》“退功臣而进文……止戈之武焉”
(1)根据材料,概括汉光武帝政治体制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光武帝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传教士们进入中国后,常常游历四方,到处传教,因而对中国有了比较切实的认识。他们根据自己的见闻和经历写下的札记、日记、书信等等,在欧洲人眼前展开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大大开阔了欧洲了解东方的视野。利玛窦留下的关于中国的札记,内容包括了当时明代中国的各方面情况,以及耶稣会自沙勿略以来在华传教的过程。1614年,比利时籍耶稣会金尼阁将这部札记带回欧洲,并将它由意大利文译成拉丁文,于1615年在德国奥斯堡出版。

——摘编自任继愈《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1900年,基督教在华北广泛地受到攻击,然后攻击者被一次多国的外国入侵所镇压,在这一转折期以后,传教运动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具有良机的新时代。通过1860年中法《天津条约》中的一个花招取得的“在所有的省租地和购地”的权利,可以越来越频繁地加以利用,以便在限制其他外国人的远离条约港口的地方建立布道站。如下表(1919年新教各教派的相对力量;显示主要教派的力量而不考虑它们来自何国):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外国传教士来华的主要经历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列强在华传教的主要特点,并就此进行简要评价。

2018-03-01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